南崗區教化街與復華四道街交口處發生爆管后,市電力公司搶修人員在熱水中進行不停熱作業
海口網11月28日消息??去年,多發的停熱事件如同推倒了一張多米諾骨牌,關于哈市供熱設備的質疑之聲不絕。近兩三年高寒天氣集中發生的多起事故直指同一個問題——脆弱的,僅僅是老化的管線嗎?
今年開栓首月,哈市供熱投訴同比下降五成。這并不意味著隱憂可以暫時緩解。11月24日發生在南崗區復華四道街的爆管,19日發生在珠江路區域的短暫停熱,依然暴露出“冰山一角”:開栓前,供熱企業究竟有沒有全面檢查維修,排查隱患?而這些已發生故障當中,是否有一些本可以提前避免?
企業設備維修方案由企業自定,維修資金要由企業自籌。而不斷上漲的供熱成本造成資金鏈的惡性循環,或導致供熱設備的維修資金被占用。一方面,集中供熱所帶來的熱資源整合優勢凸顯;另一方面,面對不斷拉長的供熱“戰線”,我們的供熱應急系統是否真正完備?
小故障與大事故
即便是看起來微乎其微的供熱技術故障,實際上潛伏著巨大威脅。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出事,卻總有人在這個“多事之冬”繃緊了神經。
距離珠江路35號最近一次停熱事件,已過去整整一星期。市供熱辦供熱管理處處長宋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事件的來龍去脈顯得不甚了解。在談及23日南崗供熱管線爆裂事件時,他表示:“這個事兒他們處理得很快。”
19日中午,珠江路35號及附近的小區出現了一張緊急通知:“因我公司供熱管線[DN200]閥門泄漏,定于今晚20時至明早6時進行搶修,暖氣溫度會逐漸降低,望用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如果放水只會致使溫度更低,望周知。”當晚20時,紅旗大街、珠江路、中山路附近多個小區居民家中暖氣已沒了溫度,室溫下降至12℃。
這并不是哈爾濱熱電供熱公司貼出的第一張停熱通知。居民劉向春的印象中,從2009年開始,哈熱每年冬天都會因為種種原因停一兩次熱,去年12月初那次停熱的時間最長。
那是一次致使3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突發式停熱事件。有媒體報道稱,停熱前幾日,哈熱已經有人在香坊區油坊街與通天街交口處發現地面返水。當時有專家預計地下管線可能出現一個漏點,不足以影響居民室內溫度,維修工作沒有展開。直到12月1日維修工作才開始。去年12月2日至3日,白毛小區、通站小區、公濱花園、中山名苑、開運花園、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家屬樓、立匯美羅灣、仁和家園等多處居民小區停熱,直至12月3日晚,數萬戶居民才恢復供熱。
本月23日,南崗區教化街與復華四道街交口處發生爆管,市熱力公司并沒有采取停熱措施,而是讓工人在齊腰深的熱水中帶熱作業。對于本月19日的停熱事件,哈熱工作人員更愿意將其定性為“故障”。位于紅旗大街與公濱路交口的一處排氣閥出現了一個“黃豆粒兒大小的洞”,況且停熱搶修時間也并不長。
不過,就在這看似短暫的一次停熱期間,傍晚17時左右,劉向春的老伴坐在家中看電視時感到陣陣發冷,21時因血壓突然升高被送往醫院。不僅如此,幾次受停熱影響最為嚴重的珠江賓館,與前幾次一樣,決定再次從當天中午開始停業。“我們不能騙客人住進來,大半夜再把人凍跑。”一位徐姓經理告訴記者,每次停業,他們不僅要承受停業造成的營業損失,還要忍受入住客人不明內情的責難。盡管次日早不到6時,房間已傳來暖氣上水聲,但直至兩三個小時后,房間才明顯暖起來。“我們向哈熱反映了很多次,他們在去年和今年為我們各免去1.5萬元熱費,但這遠遠不夠彌補我們的損失。你們誰也無法體會,這么多次的停熱給我們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徐經理對記者說。
恰恰是在剛剛進入高寒期,哈熱的供熱設備便再次暴露出問題。去年最低室溫10℃的經歷,對劉向春等很多有著相似經歷的居民來說,幾乎成了一個噩夢。
哈熱去年的停熱事故發生在華能停熱事故之前。上個供暖期,業內不完全統計的大小停熱事件過百起。其中,12月的華能停熱造成10余萬戶停熱三天三夜,今年1月18日哈爾濱發電有限公司因鍋爐故障又造成區域內2.7萬戶居民供暖受到影響。大大小小的停熱事件撩撥著居民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為什么老出事?為什么一出事就說‘管線老化’?早知如此,為什么不提前修?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哪根管線有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