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必然
“南崗區那根爆管管線用了17年。供熱是個基礎設施薄弱的行業。”宋楊說,“市供熱辦規定企業進行維修改造,方案由企業自定,資金由企業自籌。企業是否維修,供熱辦目前沒有處罰機制。”
針對停熱事件的“冰山一角”,市及區供熱辦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顯得相當保守。香坊區供熱辦相關負責人在記者電話提出采訪要求時說:“哈熱不是跟你們說明情況了嗎?有他們說就可以了。”對于設備故障能否提前避免的問題,哈熱相關負責人認為:“不出事幾乎不可能,只要設備運行,就會出問題。”
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供熱設施的嚴重老化。哈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立大規模的供熱系統,全市最早的集中供熱管線鋪設于1984年。供熱管線的國家規定使用年限在20年,哈市老城區的一些管線大多已到年限或超出年限。盡管企業也對陳舊供熱管網進行過更新改造,但對更新改造的投入量遠遠不足。去年,市政府投入資金5000萬元,加上熱企自籌1億余元資金,改造老化管網100余公里,今年改造了近250余公里,但仍有一部分管網在超期服役。
市供熱辦規定,在供熱期結束后,熱企必須對供熱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和更新改造,自定設備維修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籌集資金,應修盡修,并進行日常保養。如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馬上維修,對潛在的隱患部位要重點監管,做好搶修搶險準備。而當記者問及“如果企業不檢修,是否有處罰機制”時,宋楊表示:“我們只能對此做出規定。”
今年,華能投入2000多萬元更換了管網閥門和補償器,并提前至10月7日點火進行調試,避免網管節點出現堵塞和泄漏等問題。從技術層面上說,每年夏季如果對設備全面排查,從7月、8月維修更新管線,到9月、10月充水打壓、穩壓,發現漏點及時處理,大部分故障是可以提前避免的。然而,這是一個工程量與投資量巨大的過程,并不是所有熱企都能做得到。
哈熱的員工有363人,這些員工面臨著很大壓力。哈熱與哈發同屬中國華電集團,系央企。哈熱公司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電發熱,2000年陸續開始負責城區供熱,在香坊區(包括原動力區)指定區域逐步完成并網。目前,哈熱所負責供熱的區域為建筑面積1400萬平方米,涉及近10萬戶居民,這其中,以老居民和老住宅居多。以前,熱費收繳過程相對順利,但隨著大量工廠家屬區居民搬離,老房子被出租,近年來拖欠熱費高達幾千萬元。不僅如此,那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樓,供熱設備年久失修,居民也常常以房子不熱為由拒絕繳費。
不斷上漲的供熱成本,使熱企的維修資金更加捉襟見肘。今年是哈熱第三年虧損,這是電力系統中一個罕見現象。除熱費上繳不理想之外,不斷上漲的供熱成本加劇了企業的壓力。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煤價上漲對很多熱企造成極大壓力。以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煤炭價格為例,去年是每噸500元,今年則每噸接近600元。地礦的煤雖然質量不佳,但每年價格也在上漲。煤炭價格上漲造成供熱成本增大,熱企運營壓力加大,勢必影響到供熱質量。記者調查中發現,即使是哈熱這樣的央企,每年也無法從龍煤如數拿到充足的煤,因為國礦存在一定的配比指標。而如果選擇地礦,供熱質量仍是一個問題。因為很多地礦煤燃燒的發熱量比優質煤低一倍,燒起來“簡直像石頭一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