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勞春燕:
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勞春燕。
伊朗和美歐之間的對抗繼續升級,美國和歐盟都加大了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力度。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的國防部長巴拉克昨天突然表示,以色列決心阻止伊朗獲取核武器,而且所有的選項都擺在了桌面上。不少媒體因此猜測戰爭離伊朗已經不遠了。
今天演播室里我們也請來了特約評論員宋曉軍先生,還有國際戰略研究所的高祖貴教授一塊來討論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一起來了解一下最新的情況。
解說:
近日來,英國使館遭襲事件發生時候,美歐與伊朗本來緊張的關系立即惡化,西方國家對伊朗采取了更加強硬、更加一致的態度。有評論稱,伊朗已經陷入國際孤立。
12月1日,國務外長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決定擴大對伊朗的制裁。在新一輪制裁中,歐盟在已有的對伊制裁措施之外,又將143家伊朗企業和37名個人列入制裁清單。據報道,一旦希臘等嚴重依賴伊朗石油進口的國家能找到替代,歐盟就有可能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
美國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也緊隨其后。當地時間1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以100票贊成,零票反對的結果,全票通過了對伊朗的新經濟制裁措施。該制裁措施規定,將凍結與伊朗中央銀行有石油及相關產品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的資產。與此同時,法國、德國和荷蘭也已經相繼召回了駐伊大使,意大利外交部也在1日表示,已經決定召回本國駐伊朗大使。
美國《時代周刊》文章稱,外交上的沖突只是一場“前哨戰”,它是圍繞著伊朗核計劃進行的更宏大戰爭正在升溫的又一跡象,而國際社會也紛紛猜測戰爭離伊朗已經不遠了。
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和以色列副外長阿亞龍1日在媒體美以戰略對話后發表聯合聲明,指稱伊朗是美以兩國在中東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在接受以色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以色列并不想通過軍事打擊來結束伊朗的核計劃。但是從某種程度上看,以色列又別無選擇。
面對西方國家的全面施壓,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當局11月30日晚些時候釋放了11名沖進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的鬧事學生,伊朗官方媒體尚未對此事發表任何論。
伊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伊朗將采取報復性措施回應英國驅逐伊朗外交官的決定。伊朗最高法官把西方的制裁稱為恐嚇政策,并警告西方國家中的交戰國要審慎行事,伊朗民族絕不會屈服于傲慢的霸權。又有媒體稱,伊朗在西方強壓下,似乎準備背水一戰。勞春燕:
自從闖館事件發生以后,我們看到西方國家現在對伊朗是群起而攻之,新一輪的制裁措施也出來了。如果新一輪的制裁措施是一種外交戰或者是一種經濟戰的話,對伊朗會起到多大的影響?或者對伊朗的筋骨會有多大的傷害?正在評論:歐盟如何加大對伊制裁?高祖貴 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對伊朗來說,經濟上的效果短期內不會顯現出來,但是馬上會面臨外交上的孤立會空前的加大,這種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西方利用這個機會已經加強內部的協調,之前他們內部關于對伊制裁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分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分歧縮小了,所以才有了歐盟外長會議,27個成員國很快作出這樣一個決定。盡管現在石油經濟的決定還沒做出來,但是下一步會逐步地升級,朝這個目標往前走。美國國內也是這樣的,之前關于金融制裁的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分歧或者有很多的反對,但是這一次100票對0票,這次很快地通過了,石油和金融制裁一些細部的東西可能還會往前推。這就使得伊朗下一步的經濟往來面臨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勞春燕:
對伊朗來說,經濟上的壓力會非常的大,但還沒有走到石油禁運的那一步,現在對伊朗只是一種壓力,對伊朗會有實際上的傷筋動骨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