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兩家具有銷售正規食用油資質的企業的人員購入精煉后的“地溝油”,再以不同比例摻進正規植物油中,以正規植物油的名義銷售。公安部官員表示,由重慶市公安局偵辦的這起“地溝油”專案暴露出,在利益驅動下,多家正規食用油生產經銷企業開始染指“地溝油”黑色產業,犯罪的隱蔽性更強、危害更大。(12月13日《北京晨報》、《新京報》)
在消費者心目中,正軌食用油生產經銷企業總是令人信賴的。合格的經營資質、規范的進貨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消費者選購食用油時的首選,尤其是在人們對臭名昭著的地溝油尚心有余悸的當下。但重慶警方破獲的這起地溝油專案卻以令人震驚的事實,將個別不良正軌食用油企業見利忘義的丑陋嘴臉揭露出來。這些企業誠然是正軌企業中的少數害群之馬,卻也足以引起人們的警惕。
原本為消費者所信賴的正軌食用油企業拋棄以正當經營的誠實服務取信于民的宗旨,經不住地溝油豐厚暴利的誘惑,居然也干起了戕害民眾身心健康的營生,給予人們的警示之一就是,即使是本為人們所信賴的正軌企業,在不法暴利面前也可能將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拋到九霄云外,極盡助紂為虐之能事。重慶警方介紹,在打擊“地溝油”行動中發現,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銷售3個環節,當地正規食用油生產企業參與其中。看來只要是地溝油利之所存,無論是不法加工者、經銷商還是正軌企業,都可謂無孔不入,無利不起早。
多家正規食用油生產經銷企業“加盟”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條,當予以人們的警示之二就是,其苗頭是由公安機關在打擊地溝油行動中察覺并破獲的,那么作為對食品安全負有監管之責的相關職能部門如質監、工商等部門,特別是對這類企業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有關行政部門,何以就對這類企業的不良作為疏于監管而失察呢?如重慶兩家具有銷售正軌食用油資質的企業經營的糧油鋪子,食用油和地溝油的勾兌、銷售流程已運作得嚴絲合縫,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軌糧油企業堂而皇之地街頭鬧市兜售摻雜了地溝油的問題油,這等傷天害理之事為何非要等公安機關來偵辦呢?
對于食品監管職能部門來說,正規糧油企業也混跡于地溝油的渾水中,不能只用始料未及來為自己開脫責任。針對層出不窮的危害食品安全亂象,有關部門只有舉一反三,及時主動地查找危及食品安全的因素,才能防微杜漸,把危害食品安全的禍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監管部門只會在食品安全事件顯露后當“救火隊”,遠遠落在制假造假者的后面。
?
???
相關鏈接
公安部談打擊地溝油盲區 檢測標準缺乏困擾民警衛生部向社會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 附聯系方式防止“地溝油”反彈仍有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