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月11日訊(通訊員 蘇劍 記者郭蓓?)“辦理寬帶包年業務后,也沒關注具體時間,誰想到運營商在未盡告知義務的狀況下,擅自改變計費方法,讓我白白多出幾百塊的數據流量費”,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李先生1月9日前去營業廳繳費時,被單據上的話費嚇了一跳。在交涉無果后,他投訴至興化工商局戴南分局。
采訪中李先生氣憤地表示:運營商起碼應該通知消費者寬帶使用已到期。在毫無消息的情況下,擅自改變計費方式,讓消費者多繳幾百元話費,顯然已構成欺詐。而運營商則認為,寬帶到期后,已對消費者進行了提醒;保留用戶的接入狀態,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改變計費方式,也是為消費者考慮,符合常理。
工商部門認為,在辦理寬帶等業務時,雙方應在合同中詳細明確權利義務。在業務到期日之前,運營商應通過多種方式履行告知義務,與消費者重新簽訂或變更協議,而不應該擅自關閉或直接變更業務,這樣會侵犯消費者的選擇權。李先生這種情況,雙方在合同中并未明確到期后的處理。在李先生確實不知情的情況下,運營商應積極聯系李先生,并按照之前包年的協議條款,按照實際使用情況,收取寬帶費用,而不應該直接按流量收取,擅自變更合同規定,這也是符合《合同法》處理規則的。
工商部門同時明確表示:如果運營商未盡到告知業務,則構成欺詐,消費者可要求雙倍賠償。
?
相關鏈接:
中國互聯網服務滯后 媒體稱假寬帶并非國際慣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