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農村中小學生交通安全狀況堪憂
去年7月份,民進海南省委組織調查組,分赴儋州、萬寧、澄邁、海口郊區的農村學校走訪,發現在我省廣大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很多農村中小學校無資金購置校車,學生上、下學大多乘坐無證、無照、無保險的“三無”車輛,其中以農用車、摩托車居多,存在四大安全隱患。從2006年到2011年9月份,我省的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學生死亡138人,受傷874人,其中以農村中小學生為主。
首先就是農村接送學生的車輛大多數不具備營運資質。“相較于城市學校,農村學校的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校舍改造等所需經費尚不能得到保障,根本談不上投資購買校車。”省政協委員、求實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孫薇說,再加上撤鄉并鎮,導致學生居住地與家庭居所更為分散。于是,催生了學生家長合伙租賃車輛接送學生的現象。
而這些被租來接送學生的車輛五花八門:有中巴車、面包車,甚至三輪摩托車、廂式農用車,更有一些車輛已接近報廢期限。這些車輛大部分沒有營運證,使用性質多為私有自備。
同時,農村地區接送學生車輛超員現象嚴重。被租賃的車主以營利為目的,為減少成本,常常不顧學生安危,盡可能地超員。而家長們為了節約,在學生較多時,生怕租多了車坐不滿,寧愿少花錢,也不會多租一輛車。這樣一來,超員就成了一種常態。
此外,農村道路“三多二無一窄一亂”現象嚴重:彎道多,視線盲區多,交通沖突點多;無標志、標線及安全設施,無人管理;農村公路狹窄;交通出行者不遵守交通法規,超速、亂竄、亂行現象普遍。
建議:多管齊下保障農村娃安全出行
“想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首先要加大投入,補貼各農村學校購置校車用于接送學生,并采取‘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建立健全農村的專用校車使用與管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交通安全的后顧之憂。”孫薇說,政府要加快發展面向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中小學校、幼兒園的客運網絡,對專門用于接送農村中小學生的農村客運班車,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并給予一定的費用補助,以減輕接送車業主的負擔。有關部門在營運線路招標或新增營運線路時,應考慮農村學生用車問題,將保障學生用車列入協議,并作為一項準入條件。
同時,對目前正在運營的接送學生車輛進行逐一排查,排除安全隱患。首先檢查駕駛人是否有合格的駕駛證件,準駕車型是否與駕駛車輛相符;其次,對轄區內各鄉鎮、學校進行深入走訪,對于接送學生車輛的數量,車輛的安全狀況、是否達到使用年限、是否按規定投保、車輛是否有合法手續等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起“戶籍化”管理檔案。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實施就地整改,不消除隱患不準行駛;堅決取締無牌無證、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的接送學生車輛,嚴禁低速載貨汽車和三輪車、拖拉機搭載學生。同時,增強駕駛人的安全意識,嚴厲查處校車超員、超載、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
現象:校車上路屢被搶道
校車與拉煤車相撞、校車與貨車相撞……群死群傷交通事故屢屢發生,校車被搶道是重要原因之一。曾有記者駕車跟隨一輛“大鼻子”校車體驗上學路。在約21公里的路程中,校車被其他車輛爭搶道60余次。
建議:對校車施以高規格禮讓
省政協委員盧煥雄建議,家家戶戶都有孩子上學,校車安全應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所有駕駛員看到校車應主動減速,施以高規格禮讓。如果校車行路優先權得不到保障,就難免會因為別的車輛搶道而遭遇事故。
現象:學生交通意識淡薄
在去年7月份的調研中,民進海南省委幾位委員還發現,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尤其是在農村。放學后,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喜歡在道路邊玩耍,特別是居住在公路附近、道路兩旁的孩子,喜歡在公路上放牛、戲鬧追逐,車輛來來往往,路又窄,萬一躲避不及、容易發生事故。
建議:讓學生背熟“安全歌”
孫薇認為,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識非常迫切。孫薇建議,把交通安全注意事項編成孩子們喜聞樂記的歌謠,讓孩子們記在心上,背得出來。或通過上交通安全課、播放警示教育片、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助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而家長平時也要以身作則,出行要嚴格遵守交通秩序。大馬路上,經常會看到家長騎電動車帶孩子逆行,試想,連家長都不把交通安全當回事,孩子怎么會遵守交通秩序?建議學校在開家長會時,也應對家長進行安全教育。
各相關部門可定期開展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印刷一些適合農村學生交通安全的宣傳手冊,圍繞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做好農村中小學生“安全乘車、安全騎車、安全走路”教育,使學生不斷增強交通法制觀念,自覺遵守交通秩序,自覺抵制交通違法行為,自覺拒乘“黑車”、“病車”和超載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