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郎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副主任李壽偉就“刑事訴訟法修改”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本報記者趙亢 攝
海口網3月12日消息?昨日上午,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各代表團審議了全國人大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草案,草案對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又新做出了八處主要修改。
此次主席團會議通過的決定草案,提出了此次修改后刑訴法的實施時間。法律委員會認為,由于此次修改涉及內容較多,在實施前各方面都需要充分準備,建議修改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要點
1 嫌疑人被告人在押
近親屬可委托律師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將律師介入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部門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之日。
審議中有代表提出,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情況下,自己委托辯護人存在困難。
法律委員會建議增加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
2 公安移送審查起訴
告知嫌疑人和律師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檢察院審查決定。
有代表認為,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時,有必要將有關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法律委員會建議將該條修改為,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3 證人拒絕出庭作證
先予以訓誡再拘留
修正案草案規定的證人強制出庭制度,證人沒有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絕作證,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準,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審議中有代表提出,對于證人無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出庭后拒絕作證的,一律處十日以下拘留不妥。
法律委員會認為,刑事訴訟中,證人應當履行出庭作證的法定義務,對拒絕出庭作證的證人予以一定處罰是必要的,可區別情節作出規定。法律委員會建議將上述規定修改為,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準,處以十日以下拘留。
其他修改
修正案草案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采取強制措施、偵查措施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受理申訴或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或者上級檢察院申訴。
修改后規定:將“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或者上級檢察院申訴”修改為“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檢察院申訴;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檢察院申訴。”
修正案草案規定: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可以采集指紋、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
修改后規定:將“可以采集指紋、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修改為“可以采集指紋信息、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
現行刑訴法規定: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修改后規定:對于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修正案草案規定: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修改后增加規定: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修正案草案規定:原審法院對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審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
修改后規定:原審法院對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審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不想作證就算拘留十天也不作證,或者到了法庭說忘了也沒辦法,但總要慢慢引導,使公民能夠比較好地履行自己作證的義務。
——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郎勝
?
相關鏈接:
刑訴法時隔16年第2次大修 部分條款被指不夠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