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工作剛剛開始,IT工程師小趙就開始頻繁關注各大網站的招聘信息。近三年來,小趙每年都加入了年初的“跳槽潮”,每次跳槽,都得到了翻倍的薪水和更高的職位,2012年年初,“跳槽潮”又一次洶涌而來,小趙難抵誘惑……
????據前程無憂網站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的信息,1月30日—2月5日,春節后第一周,人才市場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開門紅。僅前程無憂的日招聘職位就已達到186萬多個,比2011年同期增長9.1%。央視財經頻道《對手》欄目也曾以跳槽為主題制作了一期節目。
????“根據簡歷分析和獵頭組的粗算可以發現,今年的‘跳槽潮’來得更早、更猛烈。”前程無憂資深職場顧問王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北京、廣州人才需求劇增
????近年來,“逃離北上廣深”呼聲不斷,但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一直都擁有最龐大的人才吞吐量和最多元的就業機會。
????僅從前程無憂提供的人才需求總量來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仍位居前四位。2012年第一周,四大一線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就占到職位總量的49.9%,北京和廣州的人才需求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6%和11.5%。
????“歐債危機并未對中國企業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中國經濟自身的調整拉動了對人才的需求,同時,深受日益攀升的離職率困擾的雇主也不得不加大招聘的力度。”王劍認為,經濟大環境的趨好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和擇業機會。
????另外,北京、廣州企業總量龐大,可選擇性強,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跳槽潮”和人員變動。王劍分析:“一線城市位居人才交流市場第一梯隊,跳槽幾率也高——因為同行業企業較多,可選擇的余地大,一線城市的員工忠誠度遠低于二三線城市。”
????IT制藥房地產名列跳槽榜前三
????從行業來看,互聯網、計算機軟件人才需求“爆棚”,分別比2011年同期增長33.2%和24.5%,與計算機硬件行業人才需求減少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介紹,移動互聯網已成新一輪投資熱點。“這個新領域九成以上都是小公司,技術和營銷人員無法滿足企業用人之需。”
????由于小公司眾多,在企業穩定性不強的前提下,薪酬誘惑成為各家公司吸引人才的殺手锏,因此,IT行業也成為跳槽頻率最高的行業。
????與IT行業連年熱門相比,2012年,制藥行業突然躋身亞軍寶座令人驚嘆,過去幾年中,制藥行業一直罕有上榜。
????年初,不少跨國醫藥公司如默克、諾華、賽諾菲和阿斯利康等都傳出在歐美市場的裁員計劃。但在中國市場,制藥行業卻成為人才吸納的巨頭。據前程無憂統計,生物、制藥行業的職位發布比2011年同期增長了10.9%,其中,醫藥銷售代表需求最大,專業技術人員和行政等崗位也有較大缺口。
????“歐美各國政府為應對主權債務危機,不斷縮減國家醫療開支,導致以專利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西方醫藥公司經營艱難。”馮麗娟分析, “比較之下,中國醫保制度逐漸完善,醫療開支在逐年增多,市場潛力無限,而且,成本更低的中國市場也為仿制藥的生產提供了沃土。”
????外企的擴張給本土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在外企普遍薪資優厚、管理現代化程度較高、人才培養機制完善的情況下,一些具有成熟資源和工作經驗的銷售和技術人員開始“轉土為洋”,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一直穩居人才交流市場老大的位置。2012年,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的逐年趨緊,房地產行業的職位發布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屈居第三。
????“2009年和2010年,房地產投資一直高速增長,兩年的住宅用地出讓規模都達到8億平方米以上,瘋狂拿地后,兩年捂盤期大限將至,2012年將有不少項目不得不開工推盤。這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用人需求仍將維持在高位。”馮麗娟說,今年,與地產行業相關的工程、機械、能源類和建筑裝潢類職位在節后一周分別增加了12.5%和1.3%,增量主要在二三線城市。
????去年年底,房地產企業裁退銷售人員的風潮轟動一時,同時,很多房地產營銷人員因銷售業績不佳而收入銳減,主動離開公司。2012年,以減少庫存壓力為第一目標的房地產公司加緊了對售樓人員的招聘。
????年終獎“曬”出煩惱
????根據前程無憂的調查,個人職業發展遭遇瓶頸(31%)、對目前薪酬福利不滿意(30%)、企業發展不佳(14.5%)分列求職者跳槽原因前三位。
????“‘跳槽潮’中一部分是職場新人,他們浮躁沖動、盲目跟風,薪資、職位、發展前景、公司規模、企業文化,甚至是上下班路程的遠近都會成為跳槽的原因。”王劍介紹說。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去年年底,微博曬年終獎意外成為火熱一時的職場話題,甚至催化了新一年“跳槽潮”的愈演愈烈。
????2011年年底,前有一汽大眾被曝發放27個月的工資當年終獎先聲奪人,后有企業發棺材發饅頭沖抵年終獎震懾全場。在曬年終獎的大潮中,“羨慕嫉妒恨”成為很多職場新人的心理感受。
????“攀比的心態造成了集體心理波動,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是因為年終獎才跳槽的。”小趙說。
????根據智聯招聘在2011年推出的年終獎特別調查顯示,10770名接受調查的職場人中,僅有51.31%的企業設置了年終獎。在獲得年終獎的職場人中,43.7%年終獎在5000元以下,56.3%拿到了5000元以上的年終獎。
????最有趣的是,對年終獎的發放表示滿意的職場人僅有三成。“2011年CPI一路上漲,物價節節攀升,但是工資和年終獎的漲勢卻不那么明顯,比較之下,心理不平衡的人很多。”一家民營醫藥企業的財務主管劉雨欣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
????劉雨欣既是年終獎的獲益者,又是年終獎金額的制定者,她的矛盾心態體現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博弈關系:“年終獎是根據當年盈利水平決定的,在人員流動性大、用人成本年年走高的形勢下,年終獎讓企業不堪重負。”
????為了防止員工拿了年終獎就跳槽,企業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很多企業將年終獎延遲到來年發放,還有企業直接取消了年終獎,選擇以提薪的方式鼓勵員工,更絕的是,有的企業把年終獎‘切塊’,在來年分期發放。”
????歸根結底,嚴控年終獎的力量仍然不足以抵抗“跳槽潮”的誘惑。“企業必須認識到用人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策略和多樣的手段,才能維系長期經營。”獵聘網CEO戴科彬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企業必須拿出有競爭力的待遇和回報,培養員工對企業未來的信心和對公司的認同感,并給員工創造成長的空間,如:分享、培訓、進修、升遷機制等,才能實現企業人員的最終穩定。
?
相關鏈接:
中南大學“90后”教授級研究員叩問人才遴選機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