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場熱傳證監會和銀監會已達成一致意見,信托產品開設A股賬戶在停擺三年后即將解禁,信托產品開設證券賬戶有望重新開閘。
華潤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相關人員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各信托公司還沒有接到監管部門的正式文件。最近兩周內曾經有信托公司員工向中證登記結算公司咨詢過信托開戶事宜,當時的回復仍然是:“暫停開戶”。
一停三年:私募機構“受傷”
信托產品暫停開戶緣于2009年6月中國證監會的一項舉措。當時,為防止信托公司利用多開賬戶的方式來提高新股中簽率,證監會通過口頭通知的方式暫停了信托公司新開證券賬戶。最初信托公司普遍預計一兩個月內就會放開信托產品開戶,多家信托公司配合監管部門的政策,主動注銷了多余的“打新”賬戶。然而,令各家信托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暫停”竟然一停就是三年。
國內流行的陽光私募基金組成模式,普遍是以信托產品方式成立,以信托產品名義開設A股賬戶參與股市投資的。暫停信托開戶后,新的陽光私募基金產品開戶首當其沖,兩三個月內產品新設也逐步停滯。
不過,后來私募機構和信托公司還是找到了相應的對策:私募機構和信托公司合作發行陽光私募基金產品,該產品利用信托公司原有的信托賬戶參與市場交易,從而免去了開設新的A股賬戶這一環節。最初這批老信托賬戶是可以更名的,也就是私募機構可以將證券賬戶的戶名變更為自己的私募產品相同的名稱,如“澤熙2期”、“展博2期”等。而隨著陽光私募產品不斷涌現,存量信托賬戶數量日趨稀少,信托賬戶也就逐漸體現出“牌照資源”的稀缺價值,最高峰時,信托公司曾經向私募機構開出了500萬元的“賬戶費”,這在信托開戶暫停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進入2011年后,隨著可更名的信托賬戶逐漸耗盡,私募機構只能選擇那種不能更名的信托賬戶,如在2011年年報中亮相中南重工(002445.SZ)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冊的“中融國際信托-融新207號資金信托合同”就屬于這類賬戶,該賬戶實際由深圳一家陽光私募機構掌控。這種賬戶最初推出時只需要付50萬元左右“賬戶費”,后來該費用又不斷上漲到100萬~200萬元。
對于醞釀轉型陽光私募或者增發新產品的私募機構來說,信托開戶暫停成為束縛在大家頭上的“緊箍”。三年來,本報記者在采訪中,這些私募機構的負責人總是“叫苦不迭”。一部分私募被迫轉型以合伙企業模式來陽光化,但合伙企業模式對于私募基金產品規模擴容、客戶資金的進出有著太多限制和不便。
開閘放水:信托業盼公平競賽
在暫停開戶之前,陽光私募基金領域最活躍的信托公司是位于深圳的華潤信托和平安信托,華潤信托手握的陽光私募業務甚至一度占據行業半壁江山。不過近三年來,這兩家領跑的信托公司受到阻擊,新設立的陽光私募基金產品寥寥無幾。而此前在陽光私募領域涉足不深的中信信托、中融國際信托趁機趕上,各自發行了上百款新產品。如今,華潤信托已經從三年前的行業“老大”位置掉到了“三四名”之列。
令人不解的是,最初出臺該政策是為了讓信托公司清理多余的“打新”賬戶,結果那些按照要求整改的公司“吃了苦頭”,一些仍然保留了大量信托賬戶的公司卻大為受益。
華潤信托相關負責人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迫切盼望監管部門解禁信托賬戶開戶,希望監管部門給信托市場競爭提供相對公平的環境。理應是大家都可以發行證券類信托產品,而不是誰有賬戶誰才可以發。”
而對于監管部門此次醞釀解禁信托開戶,在一位資深市場人士看來,是監管部門有意擴大增量資金入市的一個重要手段。
?
相關鏈接:
白酒信托前途未卜 珠寶信托接棒白酒點火市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