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我國將推進哪些改革?記者專訪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
讓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保——億萬民眾的殷切期盼,正逐步變為現實。
過去十年間,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發展,實實在在地讓數億百姓受益,提升著人們幸福指數。
搭建社保安全網
——過去10年,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百姓獲益最多的時期
回顧過去十多年我國社會保障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認為,“這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百姓獲益最多的時期。”
為什么這樣評價?首先是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從國有企業擴展到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從單位職工擴展到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從城鎮擴展到農村,填補了多項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空白,初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
其次,覆蓋人群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黨的十六大以后到2011年,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每一項社會保險都擴大覆蓋了幾千萬人到上億人。特別是醫療保險,由于實行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數從十六大之前的1億多人迅速擴大到2011年的13多億人,10年增長10多倍。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還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中央財政安排509億資金,幫助地方將關閉破產國有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并統籌解決其他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納入醫療保險問題,受惠群眾達到800多萬人;將300多萬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等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將500多萬未參保集體企業和“五七工”、“家屬工”等群體納入養老保險,使越來越多的人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短短的十年間,數億人被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計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胡曉義說。
與此同時,保障水平較大幅度提高,保障和改善了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2005年至2012年,連續8年全國統一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11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每月基本養老金達到1531元,是2002年的2.56倍。醫療保險報銷的“封頂線”隨職工工資水平提高而迅速提高,特別是新醫改后,“封頂線”又提高到職工平均工資的6倍。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金、生育保險待遇以及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也同步提高。保障水平的穩步提高,保障和改善了人民群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
深化改革不停步
——改革要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既要不斷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又防止“泛福利化”傾向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的框架基本建立了起來,但改革的步伐仍不能放慢。“改革已漸進深水區,原有的矛盾還沒有徹底解決,新的矛盾又在凸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改革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胡曉義表示。
城鎮化提速,要求加快打通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轉換路徑。迎接人口老齡化高峰,要求增強我國社會保障的資金支撐能力。就業方式多樣化,對社會保障管理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最大的挑戰,則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老百姓對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的訴求總體趨于解決,更加多樣化的目標訴求,比如公平化的訴求、便捷化的訴求、安全性的訴求逐步顯現。
胡曉義認為,穩步推進社會保障改革,要把握好幾個重點:一是增強公平性。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而社會保障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公平正義訴求愈益強烈。當前,應把增強公平性放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首位,實現各類群體的全覆蓋,逐步提高社會保障的總體水平,著力縮小地區差別和城鄉差別。特別要注重“機會公平”,在做出適當普惠式制度安排的同時,加強社會保障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和社會的責任。
其次是適應流動性。他介紹說,現在全國每年新增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到城鎮就業和定居,同時有上億農民工在城鄉間頻繁流動。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必須著力解決地域分割、分散管理、資金結存苦樂不均的矛盾,遵循大數法則,發揮大范圍共濟和防范風險的功能。
此外是保證可持續性。推進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既需要著力解決現實突出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又需要著眼長遠,實現社會保障制度長期、穩定運行。
胡曉義認為,當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給中國一個重要啟示,必須合理確定社會保障水平并保持政策的適當激勵性,才能實現社會保障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推進我國社會保障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增強全社會的社會保障意識,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不斷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又要防止“泛福利化”傾向,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瞻前顧后、協調發展。
基本保障全覆蓋
——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到2020年,我國將力爭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定型和穩定發展,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胡曉義解釋說,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人人享有,二是基本保障。人人享有意味著全覆蓋,不分城鄉、不分年齡、不分職業。基本保障意味著保障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并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提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