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幸福地笑了。(記者 陳元才 攝)
?
共同擔當:為民排憂解難?彰顯和諧
民生問題千頭萬緒,涉及面廣。有了好的理念,該如何付諸行動?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共識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據以人為本的核心,從九大民生問題中,抓住老百姓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加以解決。
今年7月1日“問政海口”上線,海南出現第一個網絡問政平臺。8月20日,冀文林作為第一位嘉賓做客《問政會客廳》,與網民在線交流,聽取民意,解決社會熱點難題。
近年來,為使決策更科學化,海口四套領導班子,十分注重深入調研和聽取社情民意,通過多渠道了解真實情況,讓公正而有力的手將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擺在政府的議事日程上,切實解決“民之憂”。
2008年,學位緊張是海口教育凸現的一大難題。海口巧用加減除法,先后投入近3億元,主動破解府城等地區學位緊缺難題,不再擠著上課的孩子感覺“連空氣都新鮮不少”。?
2009年,國家規定的經濟適用房保障對象還是低收入家庭,當年的海口市委理論研討會卻響亮地提出“讓無產者有房住,讓中產者買得起房”。此后,保障房保民生成政府工作重頭戲。“十一五”,海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共建成廉租房和經適房3.1萬多套。
羊山地區最大的民生問題喝水難解決后,政府新目標讓這里的農民喝上了優質水、放心水;鄉村公路建設的目標“村村通”的目標實現后,硬化工程又早已使許多塵土路變成了水泥路……
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必須正視的是:資源環境代價沉重、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公共基礎服務跟不上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就在改革進入關鍵階段時,海口也有了新的思考命題:城市超常發展,如何不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不埋下各種隱患?
2008年10月,海口完成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課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和諧成本》,找到城市發展進程與保障廣大群眾合法利益的平衡點。海口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大膽創新,不再只考慮支付項目本身的造價成本,還充分考慮解決民生問題這一和諧成本,眾多公共工程成為人民群眾受益的民生工程。???
玉沙村改造,政府免收4億元的土地出讓金,投入10多億元用于道路、學校和安置房建設,做到每戶村民擁有一套安置住房、一個商業鋪面和一筆現金收入。海甸溪北岸的拆遷同樣充分考慮了不同群體的經濟業態,給有特殊需求的群體提供發展的條件。朱云路和鎮海村等改造,政府也是主動支付和諧成本。
這種付出,換來的是城市品位的提升,當地居民的長遠發展,以及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事實證明,海口近幾年的舊城改造工作能夠順利推進,與政府努力讓原居民共享改造成果密不可分。
也正是科學決策和這些“敢為先、善為新”的特區精神,讓省會城市不斷向前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