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2-11/14/90fba68fcf64120d36f80c.jpg)
糯黑村全貌。 記者 謝舒 攝
海口網11月14日消息(記者謝舒 實習生胡曉航)云南少數民族眾多。在昆明,有一個村落——糯黑村,最能代表和反映彝族的風俗和文化。現在該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省內各地爭相學習的榜樣和典范。
糯黑村,原名“藤子哨”,彝語“糯”意為“猿猴”,“黑”為“水塘”,“糯黑”則為“猿猴戲水的水塘”之意。村里有個“民族博物館”。據了解,這是為數不多的有著自己博物館的村。博物館向人們展示和敘述著一個村的歷史,也展示和敘述著一個民族的變遷和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淀。
該村位于石林縣東南部,屬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鎮。撒尼是彝族的一個支系,全村392戶1495人,彝族撒尼人占到了全村人口的99%以上。這里古樸的民風讓人有種他鄉歸故里的感動。這里的石灰巖地貌極具特色,村內外遍布的石灰巖層層疊疊,幾百年來這里幾乎所有的建筑都用石板建成,石頭的建筑群儼然成了糯黑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石頭寨”。
糯黑彝族撒尼人有著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東南部方言撒尼土語。村民的飲食有酒禮、酒歌、酒具等要素組成的酒文化。有節日、宗教信仰、禮儀等飲食習俗。撒尼人至今保留著傳統的體育項目,以摔跤和斗牛最為盛行。此外,有著“阿詩瑪民族生態文化旅游村”之稱的糯黑村,其“阿詩瑪文展示了彝族傳統文化中有關文學、信仰、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新農村建設中,該村突出了特色抓風貌改造。糯黑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建成了民族文化廣場、村口石頭寨門、民族文化傳習館,對進村道路兩側、池塘周邊、廣場周邊進行綠化。現在如畫的村落、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經常吸引一些藝術院校師生前來采風寫生,帶動了當地農家樂的興旺發展。糯黑村已成為石林縣彝族傳統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個村寨。被譽為最有幸福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謝舒 胡曉航]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