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3日消息(記者 謝大強 實習生 曹建梅)從一名部隊退伍的司機奮發成長為攝像、制片人、編導,海口廣播電視臺都市娛樂頻道記者丘航亮一路灑下辛勤的汗水,留下串串閃光的足跡。22日,記者采訪了丘航亮昔日的戰友、帶過的實習生及同事,他們認為:使命感與擔當精神,讓丘航亮在捕捉精彩畫面的路上步履匆匆,義無反顧。他把畢生心血甚至生命獻給他心愛的事業,值得我們學習。
昔日戰友:社會需要像阿亮的熱心人
“社會就需要像阿亮這樣的熱心人。”丘航亮的同年度戰友李貴平說,阿亮心腸特別好,在部隊就非常喜歡幫助人。一次,他生病在衛生隊打吊針到11:40,阿亮居然給他送病號飯來了,原來他怕打完針飯涼了。李貴平當時很感動,“關愛別人他太細心了。”
現在海南省文化稽查總隊工作的朱葛強記得,丘航亮當初在武警海口市支隊當警通排的司機,朱葛強任支隊管理股股長。朱葛強說,丘航亮在部隊就表現出任勞任怨的品行,且上進心強。他舉例說,有段時間,丘航亮開車接送部隊小孩上學、放學。之前有過司機沒接到孩子,家屬坐在門口哭的事情。但丘航亮從未出過差錯,出車入庫很按時,從不用公車做私事。
因小孩上學放學時間接近部隊就餐時間,一年多,為了按時接送孩子,他沒有吃過熱飯。有時候訓練完馬上要接孩子,他沒有任何怨言。每次都很耐心地等孩子們放學,不落下一個,跟部隊這幫較調皮的小孩子相處得特別好,孩子們“丘叔叔”的叫得很親熱。
實習生:丘老師“力求做得最好”值得我們學習
曾跟丘航亮實習的海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專業的2006級學生張若,當初因所在專業與新聞專業搞了校園廣播電視臺,愛攝像的同學都報名參加,隨后來到海口廣播電視臺有幸跟老師丘航亮學習攝像。
張若認為,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每一個畫面都要對觀眾負責,老師丘航亮除了對工作非常敬業,還有就是精益求精。在實習期間,每次拍完片子剪輯時,亮哥總會讓實習生站在一旁提建議,說自己的想法,然后說這樣可能更好,以達到播出的最佳效果。“他常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張若說,這是老師丘航亮留給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一直激勵著他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
據介紹,丘航亮雖然不是大學的專業課老師,但為學校培養了很多專業攝像人才,由他帶過的實習生遍布島內外,有網絡視頻、電視臺、宣傳部門等需要攝像或視頻的單位、崗位。丘航亮對工作的敬業與鉆勁,也成為眾多實習生學習的榜樣。
同事:熱愛崗位才能做出成績
“如果說他完成從司機到攝像的轉變顯得容易些,那么2006年成功由攝像跨越成為編導,靠的就是鉆勁與實力。”海口廣播電視臺大活動部主任張凌光說,丘航亮當年編導的《千年古鹽田》作品獲獎之后,幾乎年年都有作品獲獎,他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出于對電視工作的熱愛,“因為他善于思考,總是在想怎么做才能更好。如果一個對自己的崗位不熱愛,他怎能做出成績。”
張凌光回憶起,2007年農歷正月十五,當他與丘航亮忙完府城換花節的拍攝后,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一點了,但聽說正月十六樂東有民歌節,丘航亮二話沒說,連夜開車到黃流,他倆在路上輪流開車睡覺,其實那次也不是為了報道,只為了收集民間文化活動的素材。丘航亮很多廣受好評的專題片,都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的收集素材。
專家點評:愛崗敬業只因心中有愛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卿志軍表示,當前人類進入到了信息社會,現代傳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要眾多的傳媒工作者辛勤付出。海口電視臺丘航亮是當代新聞工作者的典型,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新聞事業中去,表現出他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團結同事,無私地幫助同事,表現出他博大的胸懷,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他拍攝制作了許多的優秀電視作品,獲得很多獎項,表現了他刻苦鉆研的精神和極強的業務能力。
海口電視臺臺長王忠云對丘航亮精神做了總結,他說,丘航亮同志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作風和心中存大愛、關心集體、關心同事的優秀品德是所有新聞工作者值得學習的地方。
追尋丘航亮成長跨越的足跡,我們怎能不相信: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他何嘗不能把畢生心血甚至生命獻給他心愛的事業?丘航亮走了,但他身上閃耀的光輝將照亮椰城無數的新聞工作者前行。
?
?
相關鏈接:
怒放的生命 追記海口新聞工作者丘航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