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及27日,鄭州富士康一新應聘24歲男工及一入職半年23歲女工在公寓樓相繼跳樓身亡。有網友懷疑,“二連跳”或與今年4月初鄭州富士康推行的“靜音模式”有關。對此,鄭州航空港區IT產業園第一社區服務中心黨工委書記王繼躍進行了堅決否認。
“說有容易說無難”,官方否認如此斬釘截鐵,給人的感覺似乎真理在手。可官方又稱,跳樓原因不明,“具體死因在進一步調查中”。既然原因不明,既然仍在調查,那憑什么匆匆斷言無關?
不論“二連跳”真相如何,但因為這一悲劇暴露出來的“靜音模式”卻無法讓人沉默。據了解,所謂“靜音模式”,就是員工從進入車間開始不允許說任何與工作無關的話,否則就可能被開除。而在流水線生產下,“靜音模式”對勞動者心靈的戕害,遠遠超乎想象。
生產力的發展,讓生產變得機械化、簡單化。流水線上的工人就像一顆無法自主的螺絲釘,簡單的重復勞動,不僅壓迫著身體更壓迫著心靈。流水線本就擠壓身心,現在又疊加上了“靜音模式”,眼前出現的是這么一個畫面:偌大車間,機器單調運轉,勞動者高度緊張,不敢旁觀不敢交流。
看慣了影視劇中白領自由生活的人可能永遠想象不到,竟然存在這樣的工作狀態?更可能想象不到,由此帶來什么樣的心靈擠壓?誰也不否認管理的必要,但有這么嚴苛管理的必要嗎?有必要說句話就開除嗎?“靜音模式”只是冰山一角,折射出資強勞弱的真實現狀,眾多嚴苛管理猶如一張網,勞動者身在車間如在牢獄。這樣一種勞動狀態,讓人完全成為了機械,所謂勞動尊嚴、勞動光榮、勞動快樂,又從何談起?
當然,真相未明之前,誰也不能輕言“二連跳”就一定與“靜音模式”有關。但“靜音模式”折射出的資方強勢以及勞動者弱勢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十分可怕的。否認“二連跳”與“靜音模式”有關的,是官方而不是資方,公眾更應能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