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里,卻活躍著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他們放棄繁華的大都市,在深山密林里追逐夢想。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記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青年團隊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3-06-06 17:41

      幕天席地煉筋骨安步當尺量青山——記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青年團隊

      很多人眼中的熱帶雨林,浪漫而神秘。但是誰又知道,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需要承受難以想象的艱苦和寂寞。

      然而,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里,卻活躍著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他們放棄繁華的大都市,在深山密林里追逐夢想。他們用雙腳丈量青山,用執著對待科研,用真誠感動群眾,成為海南自然保護區的一面旗幟。

      揮灑青春逐夢七彩雨林

      作為我國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2004年7月,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批準成立。兩年后,現任海南省林業廳總工程師周亞東作為首任管理站站長擔負起組建重任,而擺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招到一批事業心強的專業人才。

      “條件差,工資低,要招人談何容易!”周亞東說,當年面向全國招聘,只有26個人報名,做完宣講會后,只有5個人肯來。

      2007年,第一批大學生來的時候,被艱苦的條件驚呆了:兩間民房,白天辦公晚上睡覺。由于保護區管理站離縣城遠,一到晚上,大學生們就只能躺在大通鋪上聊天。燈光昏暗,蚊子亂飛,潮濕的床板更讓人難以入眠……

      “人是來了,最擔心留不住他們。”周亞東說。

      “想想我們是來干什么的吧?”昏暗的房間里,不知誰的一句話,點燃了大家昂揚的斗志。

      學信息地理的王偉鋒說,要把海南島大山深處當作事業的起點;昆蟲學碩士王合升說,從事林業工作不往大山里跑不會取得扎實的專業成就;學動物學的劉磊說,鸚哥嶺是一個罕見的動植物資源寶庫,是一個實現夢想、成就事業的大舞臺……

      在接下來的6年里,每年都有新鮮血液注入鸚哥嶺團隊,人員也從最初的3人壯大到31人。“鸚哥嶺啊,南渡江,一頭連著海,一頭連著山,把海的激情帶回了山,把山的柔情帶給了海。”當大家齊聲合唱自創的《鸚哥嶺之歌》時,周亞東激動地說,這群年輕人沒有抱怨,沒有退縮,“他們是好樣的!”


      雨林有情苦變甜

      鸚哥嶺保護區管理站最核心的職責是確保禁伐禁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但雨林里往往危機四伏。

      有一次王合升獨自進山搞科研,正走著突然樹梢上出現一條毒蛇,他立刻停住腳步,一動不動地與毒蛇面對面僵持了十幾分鐘。直到蛇頭縮回去后,他才發覺兩腿疼痛難忍,原來兩只褲腿上布滿了吸足血的山螞蟥。

      相比螞蟥撕咬、毒蛇襲擊等險境,遭遇盜獵者更危險。一次巡山時,李之龍遇到了盜獵者的舉槍威脅。“槍抵著我胸口,情況很危急。”李之龍沒有退縮,在僵持中,他趁盜獵者走神將其撲倒在地成功制服。“槍已經上膛了,生死真是一線間!”

      團隊的年輕人說,他們有過付出,有過失落,有過為科研項目獨自露營山頂徹夜不眠的執著,也有和家人愛人離別難舍的痛苦。管理站社區宣教科科長王云鵬的女友曾幾次勸說他到三亞工作,但王云鵬一直猶豫不決。憤然離去的女友三天后發來短信:“云鵬,我想你”,這5個字,讓王云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對她虧欠太多。”王云鵬說。

      但是,團隊在森林保護和科研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卻讓這些年輕人心里是甜蜜的。“你對這片雨林好,它也會給你回報。”王合升說,6年來,鸚哥嶺團隊建成了數字保護區,建立了鸚哥嶺動植物檔案館,和專家們一起發現了鸚哥嶺地黃連等20個科學新種,記錄到輪葉三棱櫟等24個中國新紀錄,伯樂樹等190個海南新紀錄。出版了80萬字的《海南鸚哥嶺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科學論文近40篇。

      “鸚哥夢”在大山傳承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周圍有6個鄉鎮,都是黎苗村寨,共有103個自然村,1.8萬多人,在管理站成立之前,這里的百姓還過著吃山砍山的生活,經濟極其落后。管理站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讓他們放下砍刀,擺脫貧窮。

      動員砍伐者變成護林員,要跟他們交朋友,靠的就是喝酒。為了能盡快融入他們,管理站副站長劉磊幾乎天天走村串寨,過量飲酒導致他左眼幾乎失明,只能到北京做視網膜移植手術,可手術結束才7天,他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團隊成員還想辦法改變當地百姓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王云鵬和幾個同事到貴州學習“稻鴨共育”模式,回來后實驗成功,大大提高了稻田產量;針對黎苗村寨沒有廁所和豬圈的情況,年輕人幫助村民們設計出“節水旱廁”和“軟床豬圈”;在橡膠林下,王云鵬帶著幾個同事手把手教村民們套種益智、養殖蜜蜂。當地百姓手里漸漸有了錢,原來住的茅草房逐漸被堅固的磚瓦房取代。200多名村民放下砍刀獵槍穿上護林服,偷獵偷采、濫砍濫伐的現象在鸚哥嶺幾乎絕跡。

      2012年,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他們的事跡成為大中學生和年輕公務員的學習標桿。到現在,每年都有上百名大學生主動向海南省林業局投出簡歷,表示向往鸚哥嶺精神,要在這里扎根建功。

      “鸚哥嶺,我青春的疆場。鸚哥嶺,我內心的故鄉。多少人勸我離去,可我選擇了根植沃土,我要在這里,讓青春綻放在碧水青山。”李之龍說,讓鸚哥嶺精神傳承下去,這就是“鸚哥人”的共同夢想。

    ?

    ?

    相關鏈接:

    鸚哥嶺的青春勵志故事
    海南日報:青春鸚哥嶺 執著奮斗路
    《青春鸚哥嶺》感動無數大學生
    鸚哥嶺青年團隊:黨旗,在莽莽林海飄揚(組圖)
    紀實劇《執著》在京演出 藝術再現鸚哥嶺精神
    海南鸚哥嶺青年團隊事跡在青少年中引發反響
    鸚哥嶺青年團隊9日在京作首場報告 李長春作批示
    《青春鸚哥嶺》傳遞奉獻“正能量”
    鸚哥嶺精神讓年輕人共鳴
    《青春鸚哥嶺》,青春飛揚“中國夢”

    ?

    相關鏈接:
    《青春鸚哥嶺》,青春飛揚“中國夢”
    鸚哥嶺精神讓年輕人共鳴
    《青春鸚哥嶺》傳遞奉獻“正能量”
    鸚哥嶺青年團隊9日在京作首場報告 李長春作批示
    海南鸚哥嶺青年團隊事跡在青少年中引發反響
    紀實劇《執著》在京演出 藝術再現鸚哥嶺精神
    鸚哥嶺青年團隊:黨旗,在莽莽林海飄揚(組圖)
    《青春鸚哥嶺》感動無數大學生
    海南日報:青春鸚哥嶺 執著奮斗路
    哥嶺青年團隊掀全國學習熱潮
    [來源:新華網] [作者:夏冠男 王自宸] [編輯:劉芮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