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明之邦,理應堅守并傳遞文明禮儀。尤其是走出國門時,更應該有操守,有底氣弘揚文明,這才是大國公民應有的氣質與氣場。
日前,一組中國人在法盧浮宮水池泡腳的照片在網上傳開并引發爭議,有網友認為這“煞風景”的舉動是“素質低”的表現。但也有網友對此駁斥,認為有不少外國人也照樣會在盧浮宮泡腳,不能摘出國人來橫加指責。
在公共場合洗腳,本來只是關乎道德,考量素質,但因為在盧浮宮外的水池洗腳,仿佛一下子使事情變得復雜而詭異。面對國人素質低的指責,不少網友憤憤不平,一方面強力反詰,外國人也洗,并且洗腳的外國人居多;另一方面備感受辱,認為所謂的國人素質低,簡直傷害了民族感情。
外國人洗腳,中國人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洗腳,這簡直就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阿Q思維。必須厘清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盧浮宮外的水池允許不允許洗腳?如果洗腳違規,哪怕是法國總統洗腳了,也不能佐證中國人洗腳就具有天然合理性。從媒體后續報道可知,盧浮宮工作人員讓·保羅告訴記者,從盧浮宮管理層面而言,在盧浮宮外的水池洗腳的行為是要禁止的。既然如此,不論誰洗腳都不該鼓勵。
不必事事以外國人為標尺。一些外國游客也有隨地吐痰、亂刻亂畫的不良習慣,難道也群而效仿,變本加厲地隨地吐痰、一窩蜂地亂刻亂畫?每個人都葆有正常而健康的邏輯: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而不能以非為是。
富裕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出門看世界已經成了尋常事,但口袋富了,腦袋是否也富了?財富上漲了,文明是否也提高了?擁有財富未必受人敬,修養與財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財富上漲了,而素質更低下了,這是文明的恥辱,而個體的文明素質往往勾連著國家形象、軟實力。
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英國溫莎城堡里有一個巨大而豪華的宴會廳,曾發生過一次大火,著火時倫敦老百姓紛紛自行開車去救火。大火被撲滅后清點物品,竟然沒有一件遺失。我聽了之后非常感慨,這就是一種國家軟實力。這個軟實力是什么?無疑就是高度的文明。”國民的素質與國家的文明、軟實力息息相關,不可小覷。別再粗鄙地為個人不文明,作笨拙的辯解。
我們推崇的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中國是文明之邦,理應堅守并傳遞文明禮儀,而不是比丑、比惡、比壞。尤其是走出國門時,更應該有操守,有底氣弘揚文明,這才是大國公民應有的氣質與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