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诮ㄑ?/a>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喚起我們心中的“正能量”
    喚起我們心中的“正能量”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時間:2013-08-21 09:14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們呼喚正能量的到來,卻容易忽視,正能量其實一直就在我們每個人心里駐扎

      這些天,我國東北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引起上上下下的普遍關注。洪水肆虐之中,這樣的畫面總是給人以力量:戰士堵完管涌累了就在堤壩上和衣而眠、市民為搶險共同奮戰、的哥免費搭載風雨中等待的路人……不只是危難中傳遞的真情,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件“凡人好事”,都讓人思考:“正能量”到底來自哪里?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危急關頭,關鍵時刻,有些人往往又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勇氣。當一名士兵躍入洪水,要用肉身堵住堤壩的漏洞時,他沒有一絲害怕嗎?當飯館老板拿出最后的存糧,和難兄難弟共同緩解可能還將持續下去的饑餓時,他沒有一絲猶豫嗎?恐怕難免會有的。只是,在那一念起一念滅的瞬間,人性中的善良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相比于危急關頭的“噴發”,平凡日子里的堅守也是一種考驗。平凡生活中,圍著柴米油鹽錙銖必較、圍著雞毛蒜皮唇槍舌劍,人們的崇高感、擔當感容易迷失在一種庸庸碌碌的“自由”里。利益的算計多了,物質的空間膨脹了,正能量就開始蟄伏起來。為什么?因為欲望悄無聲息地遮蔽了善念,物質一點一滴蠶食著心靈地盤,讓一些人不再把善行視為自身的意愿與責任,而看成是對別人的施舍。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們呼喚正能量的到來,卻容易忘記,正能量其實一直就在我們每個人心里駐扎。就像那位長沙的好司機,因為心中放不下下錯站的幼童,和全車乘客一起調頭,不讓迷途的孩子在無助中哭泣,只是一個小小的念頭,正能量就在整個車廂中春風化雨了;就像最近烏魯木齊的一位老人跌倒后,許多路人爭相伸出救援的手,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正能量就在那城市的街頭綻放了。

      快樂、豁達、信任、和睦……正能量的傳遞,實際上就是在人心與人心之間旅行。

      我們都生活在信息社會,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具有影響現實的能量。有時候,只需要幾個手指頭輕輕一動,巨額資金可以自擺烏龍,一個謠言也會在轉瞬之間跑遍世界。如何甄別真假、判斷是非?如何尊崇道義、貶斥勢利?如何扶正祛邪、化解戾氣?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須知電子屏幕上的那個轉發鍵,有時候真不啻于一臺社會能量的正負對沖機。

      變革的時代,變幻的情境,變動的生活,也讓越來越多人體驗到“陌生人社會”的滋味。我們也許至今尚不知道鄰居的姓名,卻可能以虛擬身份在互聯網世界里一起感慨世間百態、感悟人心冷暖。其實,只需要從“見面禮節性微笑”往前再走一步,我們會發現社會并不是一場假面舞會,人與人之間完全可以坦誠地交往,“陌生人社會”同樣需要古道熱腸。一條網絡尋人啟事的發布、一次微公益行動的召集,無數人熱烈的回應,讓人感到信息流并非“冰河”,它承載的是愛心的暖流。

      因為正能量駐扎在我們每個人心里,生活中的每一次面對、每一次決斷、每一次選擇,都是面對心靈之窗的時候。當怯懦、自私、偏狹等占了上風,那扇窗便悄然合上了;當勇敢、正直、無私等直視無礙,那扇窗便讓陽光透進來,溫暖著你,也照耀著你身邊的人、你腳下的那片土地……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