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謠言專項行動,查處了一批網絡造謠典型案件,抓捕了一批惡意造謠的網絡大V。同時,越來越多的網絡名人、互聯網從業者開始接受并積極倡導“七條底線”共識,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民在盡情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遭遇著越來越多的網絡煩惱:虛假信息泛濫、網絡謠言橫飛、語言暴力盛行,其中尤以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破壞性強的網絡謠言為甚。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密不可分。短短的一篇網絡帖子、一條手機短信、一則網絡笑話,看似無足輕重,最終卻有可能因其“妖言惑眾”而玷污公民名譽,威脅社會穩定,影響群眾生活,破壞國家形象。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不僅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開始呈幾何級數增長,而且其隱蔽性、攻擊性、宣泄性、誘惑性表現得也愈發明顯,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絡公害和社會毒瘤。為網民計,為社會計,為國家計,整治網絡謠言已經勢在必行,凈化網絡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凈化網絡環境必須堅持打建并舉,一方面,要用法律和監管遏制網絡謠言,對惡意造謠者、傳謠者堅決追究法律責任,盡可能地壓縮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人人自律的網絡氛圍,大力提倡文明上網的社會風氣,從根本上鏟除網絡謠言的生存土壤。當前,公安機關的專項治理行動已經在開展,這是凈化網絡環境必須依托的外部力量。與此同時,作為普通網民,作為網絡謠言的潛在受害者,必須思考自己如何為凈化網絡環境作貢獻,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網絡公民”。在這種情況下,由網絡名人達成的“七條底線”共識恰逢其時,這是中國互聯網界對網絡行為底線首次作出完整、規范的表述,不僅反映了廣大網民的共同心聲,同時也是抵制網絡謠言的有力武器。網民仍然是公民,現實社會的法律和道德在網絡上仍然應該發揮作用。我們應該像在現實社會一樣遵紀守法、謹言慎行,我們面對網絡話題時應該理性參與、慎重發聲,不圖一時口舌之快,不能因為“披了個馬甲”就忘記了作為網民應當堅守的“底線”。
從“七條底線”的內容可以看出,每一條都切中要害,每一項都簡明扼要,確實是退無可退的底線。一要知法、懂法、守法、護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法律法規底線不可觸碰;二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不可觸碰;三要把國家利益高高舉過頭,不損害和丑化國家形象,國家利益底線不可觸碰;四要維護每一個網民的正當權益,不敗壞他人名譽,不擾亂社會秩序,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不可觸碰;五要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公共秩序,社會公共秩序底線不可觸碰;六要提高對網絡行為和網絡文化的是非鑒別力,自覺抵制不良網絡文化侵蝕,道德風尚底線不可觸碰;七要共同抵制虛假有害信息,大力倡導真實、文明的信息交換和流通,信息真實性底線不可觸碰。“七條底線”不僅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行為底線,也是社會文明持續健康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堅守。
中國是擁抱互聯網的國家,過去5年里,中國網民數量復合年增長率是18%,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為8%。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更要讓互聯網有用、可信、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因為謠言肆意傳播等問題有損人們對互聯網的信任,最終影響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每一個網民既是網絡的參與者,更是網絡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只有人人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用“七條底線”凈化網絡環境,健康有序的網絡氛圍才可期待,文明理性的社會生態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