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老校對潘日芳
海口網9月16日消息(記者 黎光)記得報社剛成立時,由于校對人員配備不齊,人人都是新手,加上缺乏管理制度,見報差錯率較高。每天評報欄上見到許多錯別字被標示出來,愛面子的老潘走過時都不敢抬頭看一眼。讀者的反映更強烈,抱怨差錯太多的電話經常響起。這些都令校對們無地自容。
知恥近乎勇。隨著晚報的成長,各種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對人員也經過歷練,積累了工作經驗,加強了責任心,見報差錯漸漸少了。
老潘說,在報社中,校對是個特殊的崗位。報紙沒有差錯是應該的,是職責范圍內的事,不一定會有人表揚你;出了差錯就要追究責任。校對們天天要與差錯打交道,誰都難免有疏忽的時候,就是說這份工作吃力還不討好。
也許有人會說,差錯一般都是原稿出的錯呀。那也不行,原稿的錯,為什么就看不出來,否則要校對干什么?再說讀者也不可能看到原稿,怎么能知道是原稿有錯呢?校對工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犯錯時間很短,沒有后悔藥可以吃。如果你工作時心不在焉,那么離放過差錯就不遠了,最終結果就是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表現出來,后悔也沒有用。
能不能盡量見報不出差錯?老潘認為,說它難也難,說它不難也不難。一張報紙好似一盤棋,棋局中有車馬炮等棋子,每顆棋子各司其職,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取勝。一張報紙從領導、記者、編輯到校對,都是棋局中的一枚棋子。每顆棋子都要不遺余力,通力合作,盤活整個棋局,不出差錯或少出差錯是基本可以實現的。
老潘還把校對比做是足球場上的守門員,是場上的最后一關,重要性可想而知。當然,一場球賽,要是老靠守門員接球把關,那危險就可想而知。就是說,那些前鋒、邊鋒、后衛們都要率先用命,盡量不把危險推給守門員,因為守門員萬一失手,球就進門了,整個隊伍就失了一分。為保球門不失,必須大家努力,層層把關,將對手的球擋在安全距離之外,瓦解敵方的攻勢,減輕守門員的壓力,勝算就會加碼。如果對方的球老是兵臨城下,大兵壓境,狂轟濫炸,則城門被破只是時間問題了。同樣道理,記者、編輯認真寫、精心編,不把差錯留給校對,讓校對們在輕松的環境中把好最后一關,見報差錯就會遠離我們的報紙。
對新一代的年輕校對們,老潘認為,他們的學歷更高、責任心也更強,但經驗上還欠火候,有些老經驗還是可以談談的。他認為,每個版面至少要校對三遍。一校是唱校,一人讀完稿,一人看大樣。然后一個版面撕成兩半,各人看一半后再互相交換著看。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崗位責任制。可以搞互相監督,鼓勵校對查找原稿差錯,并進行登記。還要加強校對隊伍建設,經常開展業務學習和交流。
采訪完畢時,老潘再三囑咐,這篇專訪文章可千萬不要出差錯哦,老校對還是很愛面子的。
相關鏈接:
趙太常:新聞老兵退而未休 秉筆揮灑“夕陽紅”
張仲彩:那些年,我們一起為之奮斗的晚報
創刊元老心懷感恩憶當年 訪海口晚報老記者曾紀禎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