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怎能以貌取人呢?師風師德何在?”近日,記者接到爆料電話稱,3年前因大面積燒傷的麗水市青田縣仁莊鎮學生高龍鑫,今年初中畢業后被該縣的石門中學錄取。但就在他到該校報到后,因為相貌難看遭到學校勸退,無法繼續完成學業,讓這個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學生受到了二次傷害。(9月23日《現代金報》)
然而,我要說學校這么做也并不是完全的錯,一方面私立學校有權利選擇學生,更何況在報到注冊時,其他學生和家長看到后,都說如果這個學生在這個班,就要求把孩子轉到其他班。并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與他同寢室,還有的家長打電話來說孩子要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校長和班主任還是設身處地為這個學生著想的。校長曾對其家長說:“一方面是怕高龍鑫的相貌會對其他同學和家長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怕給高龍鑫自身造成心理壓力?!卑嘀魅胃道蠋熞舱f:“當時學生來報到,我看到以后有點擔心,怕其他同學給高龍鑫造成心理創傷?!边@不能不說學校和老師也在為這個學生著想。雖然校長說:“你們小孩這么難看,會把學生嚇壞的,我們是私立學校,是要賺錢的,學生都給你嚇跑了,我們還怎么賺錢?所以,你還是把小孩轉到其他學校去吧。”看似冷漠但也有幾分道理。因學校勸退這名學生就說學校和老師素質太差,以貌取人未免有失偏頗,對學校也是一種不公平。
孔子不但是我國教育的鼻祖,同時也開創了我國民辦教育的先河。他主張“有教無類”。不管是富裕還是貧窮,不管是相貌丑陋還是容貌英俊,只要有求學的愿望都會一視同仁的向其傳授知識。以澹臺滅明為例:澹臺滅明,復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武城人。子羽貌丑,但品行端正,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孔子發現了他的優點后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遍L得丑和燒傷不同,一般來說燒傷毀容是很恐怖的,這也是現實。如果子羽不是長的丑而是燒傷孔子會不會拒絕呢?這從孔子的“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的態度來看,對燒傷毀容的學生拒之門外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說,歧視不僅存在于學校,也存在于社會。就連青田縣教育局副局長任震宇不也說“根據這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讀普高確實不太合適。到職業高中學門技術,對他今后的生活幫助大點?!彪m然這是一種社會現實,但這現實中也透露著歧視。教育部門一邊批評私立學校,但自己管得到的公立學校為什么不接收?還是歧視使然。
因為身體燒傷面積達95%,汗腺被破壞,這是人生的不幸,正如有的網友所說:“如果苦難下到人間的總量是固定的,那么每個不幸的人都是在替我們承擔了苦難,我們應該感激他們,而不應該歧視他們”。有些人相貌毀了,但心靈是美好的,所謂“華羅庚腿殘,高士其也癱,命運本無情,敢爭天下先。孫臏以兵法,司馬修其纂,不畏世間苦,才是好兒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好在溫溪中學校長項建微,明確表示很歡迎小龍鑫到他們學校就讀。我們既欣喜于小龍鑫的現在,也擔憂小龍鑫的未來,因為未來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會出現在小龍鑫的面前,縱觀人生路,坦途無英雄。面對人生的苦難,更重要的是以積極的態度對之。
文/樊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