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伊朗官方分別出面表示,奧巴馬和伊朗總統魯哈尼不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歷史性會晤。此前美國媒體曾大談這種可能性,但對美伊關系出現轉折性改善的樂觀估計只維持了一兩天。
然而無風不起浪,美伊兩國在醞釀改善關系大概確有其事。現在最值得關注的很可能是它們改善關系的機緣、方式和力度等。
伊朗是中東地緣政治的支點國家,美伊敵對是當前中東政治面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美國的中東政策如今很大程度上是圍繞遏制伊朗設計的。敘利亞戰爭被很多人看成是美國打擊伊朗計劃的一部分,此外巴以沖突中伊朗的影子也越來越強。如果美伊實現和解,整個中東地緣政治形勢就會出現有趣的改寫。
美伊并非永恒的敵人,兩國也曾有過蜜月。如今兩國敵對時間已久,未必沒有斗累的感覺。伊朗雖同中俄友好,但中俄畢竟都代替不了美國。伊朗唯有改善對美關系,才有可能擺脫國際制裁。美國則面臨國內問題一大堆,加上急于“重返亞太”,有從中東收縮力量的現實需要。
然而美伊敵對深刻影響了兩國各自的整整一代人。兩國的年輕人都是在妖魔化對方的教育中長大。即使兩國找到了和解的共同利益,并且雙方領導人都下決心推動,兩國結束敵對的進程也會是歷史上各種外交奇跡中最曲折的之一,很難做到一拍即合。
美伊成為朋友在可預見未來內尤其不可能。這除了需要兩國克服彼此間當今世界最為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還需中東地區的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平息,巴以矛盾化解等多個戰略性條件。美伊走近注定是有度的,美國不會同時成為所有伊斯蘭主要國家的朋友,它需要伊斯蘭世界及中東的一定程度內亂來維系它在那些地區的存在。伊朗也不具有左右伊斯蘭世界內部競爭的能力,無力徹底改變國家路線。
有人認為一旦美伊關系改善,就會有多個國家嫉妒并阻撓,這些人還把中國列入其內。我們倒是認為,如果真有那一天,中國會樂觀其成。雖然伊朗構成了對美力量的一些牽制,但伊朗核問題以及由此造成的美伊戰爭危險早就反過來威脅到中國利益。此外中國對中伊經濟合作并非零和戰略,中國總體上沒有把伊朗變成排他性合作伙伴和大國博弈工具的想法。
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不可取代,其獨立性和自尊心都很強,任何外部大國都沒有實力綁住它,將它變成自己的外交附庸。事實上中國保持同伊朗友好關系的機會同美國改善同伊朗關系的機會是一樣的。
中國已是一支世界性力量,中國實力今天處在國家外交資源的首位。中國應把實力和共同利益作為外交的法寶,而不是僅僅篤信傳統友誼和感情。后者都需要實力和共同利益來維系,只要這些關鍵要素不出問題,中國就應對中伊關系以及其他雙邊關系有信心。
大國的實力增長就是外交能力的擴充,中國處在實力上升期,這是中國外交自信的最大來源。中國無論同伊朗的關系還是同緬甸的關系,事實上都自成一體,雙方的共同利益相當牢靠,這些國家同其他國家改善關系,傷害不了它們同中國發展合作的根基。
目前的國際關系越來越少排他性,而流行交叉性。美伊將改善關系的傳聞倒是提醒了我們,中國永遠都要爭取讓自己的朋友“多多的”,要不斷尋求新的外交突破。連美國都在化解敵對關系,我們更要防止在這個世界上增加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