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城市規劃專家文國瑋,在回答記者“城市農村化”現象時認為,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這個考試分為幾項,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
事實上,中國的戶籍壁壘一直存在。特別是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要落戶難度本身就很大。高房價和生活壓力實際上已經起到了調節作用。
必須說,戶籍壁壘和北京特殊的各種壓力,已經讓很多有意落戶北京的人無法承受。如果再加一條所謂的文化、法律等標準的考試,這無異于更增加了落戶北京的難度。而且較多的行政準入權力,不僅固化戶籍制度,也侵犯公民的遷徙權,更增加了腐敗和尋租的機會。
還必須看到,如果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真的考慮對新擬落戶居民進行考試,文化、法律等方面不合格的不給落戶——那其他城市以類似理由,紛紛效仿,那豈不是導致中國很多人失去了在城市落戶的權利。當然,這也只是清華大學一個教授的一家之言。但這樣的言論背后反映出,不少人確實對新城市居民有歧視。甚至對已經獲得北京戶口的人也存在一定的歧視。
極個別大城市譬如北京,確實無法承載那么多人口。而且無論是城市管理者、有識之士,還是每個普通人,也都希望北京人的素質(無論新舊北京人)更高。美好的期待沒有錯。但一個人能否在城市立足,這是現實和理性的事情,特別是那些無法在大城市獲得更好就業、更好發展機會的人,因為物價、房價等因素,其自然也會主動選擇離開。人都是理性的動物,不用過分懼怕放開戶籍制度,或者通過準入考試來杜絕素質稍低的人落戶。
而且一個社會中的人,必然有素質高低之別,無論大城市、小城市、鄉村概莫能外。對于那些素質稍微低一些的人,我們難道就拋棄嗎?其實,可以通過學校、社會、傳媒等多種方式教育引導,提高所有公民的素養。而在戶籍門檻上,我們應該盡早放開,至少在公共服務上先努力惠及每個進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