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867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8%。(新華網10月18日)
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實現增長7.8%來之不易,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與議論。如何看待三季度GDP增7.8%的重大現實意義,不僅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而且關系中國經濟增長的長遠發展趨勢和基本走向。因而,我們更要從科學實證上找出一個站得住腳的理論依據,為今后的發展指明一個方向。
三季度GDP實現增長7.8%的意義特別重大,首先是打破了五年來消費增長一直下降這個規律;其次是打破了五年來國民儲蓄率一直下降這個規律;再次是打破投資周期與消費周期、儲蓄周期不一致這個怪圈,使投資周期與消費周期、儲蓄周期走向一致,全面恢復上升。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進入新的一個增長周期。按照中國經濟增長內在規律來看,這個經濟增長周期長則三四年,短則一年。
中國經濟增長是否開始進入新的一個增長周期,我們需要一個比較科學的看法。對照去年經濟增長實現7.8%的數據,我們發現國民儲蓄、消費、投資同比均高于往年,唯獨宏觀貨幣流速卻低于往年。這說明今年進入三季度以來資本產出效率開始出現好轉,宏觀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市場物價水平總體保持穩定。有經濟學家指出,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四季度將開始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高峰將對短期經濟增長形成一定抑制。中國經濟進入下一輪持續增長的條件并不成熟,經濟恢復活力需要更多改革,預計未來1-2年內,經濟周期仍將處于交替期。但從總體來看,盡管目前經濟周期仍處于交替期,還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進入新的一個增長周期。
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周期,需要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提高國民儲蓄收入水平。從目前來看,還有不少難題亟待破解。有報道分析說,“前三季度的數據中,兩大問題敲響了轉型升級的警鐘。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仍然是首要力量,而消費的拉動作用與投資相比差距較大;與之關聯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放慢了3個百分點,低于經濟增速0.9個百分點,未來會進一步制約消費的擴大。”確實,近年來中國城市房價過高、信貸緊張、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順利轉型與升級。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來實現確保中國開始全面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形成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
毫無疑問,目前積極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增長周期、區域均衡發展周期以及實施整個宏觀經濟科學調控的周期變化也要與這個新的增長周期變化相適應。中國經濟要通過這個增長周期轉型形成新的增長點和新型城鎮核心競爭力,也要通過這個周期轉型積極消化長期積累的發展矛盾和日益突出的問題。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下一階段要緊扣主題主線,下更大的力氣促進改革開放,下更大的力氣調結構、轉方式,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長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既然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增長就不可能停留在原來的增長周期,一定要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進入新的增長周期是現實發展的結果,也是積極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然選擇。中國開始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周期,勢必整體推進三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科學布局,不斷推進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只有拉長這個新的經濟增長周期,才能真正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真正讓老百姓受益,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
文/毛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