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一位老師發現人教版新版初一語文書上有錯誤,并指出30多處,將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12月2日,記者獲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經在其網站人教網發出《關于人教版語文教材的致歉信》,表示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確存在6處錯誤。(相關報道見A7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認錯了,而且,在其官網上公開發布。在以往,這是很難見到的一幕。雖然人教社并沒有認同鄭州那位中學教師指出的全部錯誤,但是,能夠承認其中的6處錯誤并且向全社會發表致歉信已經實屬難能可貴。
人教社,在教材編排、出版和發行領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而且,不分年齡,從50后到00后,幾乎都是學著人教社的教材長大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這7個字構成了全體國人的集體回憶。但是,在缺少懷疑精神、版權保護意識非常淡薄的年代里,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向來以權威著稱,以老大自居。加之在教材市場中的絕對市場優勢,人教社的教材似乎就是“沒有錯誤”的代名詞。然而,世無完物,再權威的教材也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讓老大低頭認錯,有時是很難的事。因為,承認事實上的錯誤,有時候是很掉價兒的事。有時還可能招來廣大師生的罵聲和板磚。但是,教材的編排、出版和發行,不可能一直壟斷下去,出版社之間,最終還是要拼實力、拼態度。
實際上,我國教材的發行出版和訂購早已在形式上打破了壟斷。早在2005年,國務院便印發了《中小學教材出版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修訂)》和《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修訂)》。這兩個辦法對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的招標投標進行了詳細的規范。當出版業尤其是教材出版業進入到市場競爭領域,相信沒有哪家出版社會主動砸自己的招牌。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只有誠懇的態度,才能換來更好的口碑;只有更好的口碑,才能換來更大的訂單。人教社針對語文教材中的錯誤和硬傷在網絡上發表認錯致歉信,是可貴的進步。不僅不掉價兒,而且,非常長面子。這既體現了我國中小學教材的出版、印刷及發行,正在進行市場化改革,“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發生著改變,而且,認錯之后會改錯,減少誤人子弟的幾率是屬于“百年樹人”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