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向國內電信企業發放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4G牌照),中國電信產業正式進入4G時代。4G網絡下載的驚人速度,足以讓3G網速“龜縮”,無疑將使智能手機“如虎添翼”。但此時此刻,筆者思考的是,進入4G時代后,作為智能手機另一種網絡通道的無線局域網絡,由于速度比4G更快,且可以“免費”,無疑將成為人人更加離不開的“無線寶寶”,但其潛在的信息安全威脅也將更加令人擔憂。
無線局域網技術(WLAN)是當前無線上網的首選,運營商和用戶都將它稱為 “Wi-Fi”。事實上“Wi-Fi”既不是技術,更不是產品,它只是美國行業組織Wi-Fi聯盟的名稱和商標。由于“Wi-Fi”聯盟認定的無線局域網安全機制具有天然漏洞,用戶身份憑證易被盜取和濫用,包括劫持、攻擊、仿冒,“Wi-Fi”可以說是“不安全上網”的代名詞。
對中國而言,問題的嚴重性在于,2010年開始,中國的普通家庭、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標準的無線局域網絡。特別是隨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加速,“Wi-Fi”標準的無線局域網將為用戶和國家信息基礎無線設施埋下巨大安全隱患。同時,“Wi-Fi”標準的無線局域網絡及無線終端產品涉及千家萬戶,并被集成到幾乎所有的辦公、家庭和手持信息設備中,客觀上對每個使用者都構成網絡和信息安全威脅。目前,且不說美國“棱鏡門”是不是蓄意使用了“Wi-Fi”標準的無線網絡的安全漏洞,美國大使館林立的天線會不會利用該漏洞竊取我們手機的信息,就說網上隨處可得的“破解工具”、“蹭網卡”,已讓很多普通人躍躍欲試。
目前,中國無線局域網絡迅速普及。如果不遏制美國Wi-Fi聯盟以一個符號綁架一個產業,刻意“指鹿為馬”,將不具有商標屬性的“無線局域網”通用名稱變為自身品牌“Wi-Fi”,危害將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服務于美國產業利益,通過美國主導的技術標準、行業規范,繼而影響所有無線局域網產品和應用,也包括所有集成了無線局域網功能的相關產品,進而獲取產業利益;其二,為美國通過明顯有漏洞標準實施其所謂的“國家安全戰略”打開方便之門,其帶來的危害并不亞于思科等“八大金剛”。
從“八大金剛”到“無線寶寶”,有中國信息產業從技術、標準到產品依賴、跟隨發展的歷史原因,但也是中美戰略博弈的大格局使然。這一切都對國家安全造成現實和潛在威脅,并與我們每一個人密切相關。
面對4G時代的來臨,我們如何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這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電信企業,以及相關信息產業,從國家安全出發,從采用安全可控的標準開始,進行國家安全模式的戰略升級,切實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者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