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燃冰”有望替代傳統能源 中國商業開發或在2030年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之爭已經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的焦點問題,探索、開發、使用新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關注。“可燃冰”作為一種新興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17日上午,中國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3年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可燃冰有望接棒石油等傳統能源,中國商業開發或在2030年。
天然氣水合物,也稱“可燃冰”,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冰狀籠型化合物,主要分布于海洋、少量分布于陸地凍土帶。外觀貌似冰雪,卻可被點燃。據悉,1立方米的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能源,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能源。
作為接替能源,“可燃冰”在全球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相當現在全球已經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碳總量的2倍。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說:“天然氣水合物量之大,全世界公認的應該有1000萬億立方轉化成天然氣氣體,有這么大的量。我們知道常規天然氣世界上的量是430萬億(立方),頁巖氣是187萬億(立方),煤層氣是260萬億(立方),它們加起來還沒有達到1000萬億(立方的)總值。”
據介紹,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隨著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問題也愈發突出。目前,中國已經連續20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12年進口原油依存度高達56%,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
那么,作為一種高效清潔能源,“可燃冰”在中國境內的儲量有多少,與會專家表示,通過15年的調查和預測,在南海地區預計有68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除了南海外,在青海地區又發現了350億噸標準油當量的天然氣水合物,中國能源網信息官韓曉平表示,考慮到青藏高原仍有未探明儲量的資源,這一地區的“可燃冰”資源儲量將會更大。
國土資源部表示,今年6月至9月,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鉆獲高純度“可燃冰”,相當于1000-1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車長波說:“現在北京用的天然氣是鄂爾多斯盆地的氣,這個氣大概5萬平方公里有5萬億左右,1平方公里也就是1億方氣,我們現在看到每平方公里大約在20—30億方,因此,這個地方的豐度非常之高,相當于現在四川的川中天然氣水平。為下一步鎖定試開采目標區,早日實現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其何時能被商業開發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技術問題和開采成本成為了制約各國開采天然氣水合物的瓶頸。
雖然中國已進入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的世界先進行列,但是在開采方面依舊處于關鍵技術的研發階段。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介紹說,中國有望在2030年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開發。
“根據咱們國土資源部領導小組做的規劃、研究,初步這么說,國際上有可能發達國家早一些,咱們國家可能在2020年前后突破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技術,實現能夠適應工業化開發規模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完善。大約在經過10年左右的提升,到2030年前后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開發。”
實現可燃冰的商業開發將對普通民眾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分析認為,其意義主要在于環境改善。
“我們現在燒煤可能很便宜,但是由于燒的烏煙瘴氣,我們每個人可能會得很多的病,可能花大筆錢治病。對我們來說不如與其今天多花點錢使用清潔能源,以后少花錢在看病上。”
?
?
相關鏈接
日本計劃三年掌握可燃冰埋藏量 加強海上保安體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