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制定廉價藥品目錄,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記者 李漢仁 攝
海口網2月13日消息(記者 任錦雯)談到今年我省兩會中政協委員們最為關注的話題,“醫療”相關的問題無疑是最熱的關鍵詞。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怎樣緩解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如何控制藥品價格都是委員們爭相討論的熱點。針對當前老百姓在看病時遇到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委員們“會診”難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醫患關系緊張
近年來,醫患糾紛愈演愈烈并成暴力化趨勢,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統計,近年我國醫療糾紛發生率每年上升22%,中國每年被毆打受傷的醫務人員已超過1萬人,目前是全世界醫生遭殺害最多的國家。2012年全國共發生惡性傷醫案件11起,造成35人傷亡,特別是2013年10月17日至27日的10天時間內,全國就發生6起患者傷醫事件,多位醫護人員重傷甚至死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憂慮。
建議:建獨立的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機構
民建海南省委建議以人性化服務增強醫患互信。首先是要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嚴格追究醫療事故責任人的責任,從制度上防范誤診、用錯藥、動錯手術、不及時診治貽誤時機等易引發糾紛的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生。其次是要優化醫療業務服務流程,方便群眾就醫,消除患者因看病難而產生的怨氣。最后是要不斷改善醫德醫風,增強人性化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體恤患者的痛苦,要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同情患者的困難,及時處理病人投訴,增進雙方理解與信任。
另外,民建建議建立一套取信于民的訴求表達和糾紛解決機制,將激烈的利益沖突導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建立政府、醫療機構、患者三方投保的醫療責任賠償保險制度,成立獨立于行政部門的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機構。
兒童醫療保障不足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承載著家庭的希望。然而,面對身患重病的孩子,又無法籌集足夠的錢來繼續接受治療時,父母痛苦不堪、家庭陷入絕望。雖然現在的醫療保障已經在不斷完善,但是,很多疾病的住院費用已遠遠超出了許多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力量也顯得收效甚微。
建議:創建兒童醫療扶助基金
民進海南省委建議父母參加城鎮醫保或是職工醫保的,可以在懷孕期間給小孩購買城鎮醫保,孩子出生后如果住院就可以即時報銷。從而避免了家屬預付更多的住院費及孩子出生后沒有及時購買醫療保險而無法報銷的壓力。
建議嘗試學習上海等城市成立兒童醫療扶助基金,由當地衛生局和紅十字會聯合創建完成,其性質是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醫療保障基金。集資的方式如同城鎮醫療保險一樣,每年繳納一次,有統一繳納憑證的扶助基金報銷證。繳納及支出的費用由當地衛生局和紅十字會統籌管理。住院時直接提供這個憑證就可以少預付50%的費用。出院后可以直接報銷,省去家屬的往返奔波。除了住院報銷,扶助基金在門診就醫應當給以適當的報銷。
廉價藥換包裝身價翻倍
廉價藥是指價格低廉、百姓常用、療效確切的藥品。醫院臨床曾經使用的廉價藥大約有300-400種,數量雖不多,卻解決了80%患者的用藥。近年來,過去常為人們祛病解痛的甘草片、胃舒平、黃連素、酵母片等廉價老藥在市場供應短缺甚至直接消失。據了解,已消失的5元以下廉價藥,占到常用廉價藥的近三成。廉價藥大量消失,加重了患者和醫保負擔,為看病貴問題火上澆油。而廉價藥退市,事實上退的只是“廉價”,而非“藥品”,一些廉價藥往往成分不變,通過換劑型、換名稱或包裝,改頭換面”成“新藥”后,身價就會翻五六倍甚至幾十倍。
建議:制定廉價藥品目錄
民建海南省委建議由衛生或醫保部門牽頭,組織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醫學和藥學專家參與,為廉價經典藥界定概念,劃定應用范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價格低廉、療效顯著、有一定市場需求的藥品遴選出來,納入廉價藥品目錄。
對入選目錄的藥品,物價部門可在綜合考慮生產企業平均成本、經營者應獲得合理利潤的基礎上,結合市場供求情況,制定全省統一銷售價格。目錄內藥品參加省內藥品集中采購招標時可不再以價格高低作為主要依據。
建議政府指定具備條件的企業生產廉價藥品,或對生產企業實行財政補貼,或在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保障企業的合法利潤以調動其積極性。同時由政府定點采購,由廠家直接向醫院或專用藥店銷售,盡可能地減少中間環節,最大限度壓縮藥品流通成本。
民建海南省委指出,從根本上來說,廉價藥被迫退市是醫藥體制改革不到位的結果。他們建議除了扶持廉價藥生產,更重要的是提高財政支出比例,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收入結構,讓醫生真正依靠醫術賺錢,提高其使用廉價藥的積極性。另外,還要改革醫療保障制度,讓醫保制度成為理順醫藥市場的抓手,充分發其揮監督作用,通過財政杠桿來規范和約束醫療機構的用藥行為,引導醫生使用廉價藥。
?
?
相關鏈接
別拿醫患矛盾為打人者開脫
“魚死網破”化解不了醫患堅冰
西安一醫院現醫患沖突 4醫生2民警受傷
海南醫責險率先實現兩個"全覆蓋" 醫患矛盾"從內轉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