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間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經之地,記者采訪發現,一些醫院和殯儀館的太平間卻發生異化,從寧靜之地變質為“扒活人一層皮,發死人身上財”的圈錢宰人之地。“要看最后一眼,先交2萬元押金”、“不買貴的,就是不孝”,種種亂象背后,凸顯政府的監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務缺位。(4月3日《新京報》)
據媒體調查,醫院太平間消費往往帶來暴利。高消費的背后,是壽衣、花圈等殯葬商品的高價銷售,太平間的一項“基本服務”,收費就要9000元,其中一塊包骨灰的布,就要價數百元。更別說搭售的死者“行頭”,一件壽衣要3000元。贏取利潤之多,可想而知了。
太平間管理和收費亂象頻現,可謂“老問題新現象”,是整個行業的公益性出現了缺失。借殯葬政策賺錢,凸顯了政府的監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務缺位。
公眾為啥感嘆“死不起”?當然是名目繁多的殯葬收費。種種匪夷所思的收費,如冷藏費、看存尸體費、消毒費、裝卸尸體費、遺體裝袋費、裝木棺費、洗遺體費、穿脫衣費、遺體整理費、衛生包費、勞務費等,只能賣方說了算。林林總總,“死不起”也成為了必然。作為商品,喪葬用品定價和銷售的管理涉及發改委。和物價部門,商品質量管理則涉及工商部門,與殯儀有關的服務項目則由民政部門管理。多龍治水事難成,太平間亂象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生老病死是公民必然經歷的階段,也是基本的民生內容,我們必須在這些基本民生內容上,降低公民支付成本,并逐步走向福利化,公益化的道路。只有把民生和民利放在第一位,公共政策才不會走偏。
?
相關鏈接:
揭秘“太平間”承包人:一人名下十余輛黑靈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