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行政審批改革、城市管理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民生服務改革……作為“首善之城”,海口的一系列改革大手筆,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呈現出了改革先行者的豪邁與智慧。
革新。海口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由1019項減至306項,核減率70%,企業、百姓辦事比以前方便了,滿意度提高了;全市實施網格化管理后,1100多位社區工作人員每天深入各自負責的網格,實地集民情、理民情、解民憂,服務的方式從過去的“等群眾上門求助”變為“主動為群眾跑腿”。改革,讓政府部門辦事更有效率,也在公眾中獲得良好新形象。
市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核減率達70%、完成1148個社區網格劃分……
勾畫“首善之城”戰略新路徑
市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核減率達70%、完成1148個社區網格劃分、海口港-小鏟灘碼頭進入實質性整合……
作為大特區省會的海口市,在中國進入新一輪改革的大時代,在我省提出綠色崛起戰略、國際旅游島建設如火如荼的當口,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大手筆,呈現出改革先行者的豪邁,勾畫出以改革創新爬坡過坎、打造發展升級的“首善之城”的戰略新路徑。
力求全國審批“四個之最”
自2009年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海口力求全國審批“四個之最”:事項最少、環節最少、時限最短、流程最規范。沖著這一目標,海口推出并聯審批、清理下放、網上審批等一系列“真刀實槍”的改革舉措。該市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由1019項減至306項,核減率70%,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名。
速度加快,是此項改革帶來的最直接變化,也帶來了“輻射效應”:僅去年海口就與綠地集團、恒大集團、保利地產等21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總投資超千億元,為下一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良好的審批環境是我們企業迫切需要的,所以我們看好海口。”開維集團報建主管李進杰說。
如今,海口又出臺了新的改革計劃,準備從多方面著手啟動新一輪改革,將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的時限再壓縮15%,擬下放事項30項,提高項目審批整體效率30%。
網格化社區管理服務親民
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社會關注焦點,海口以社區為突破口,實施“扁平化、網格化”的管理體制改革,力求率先破題。
2012年起海口在全市8個社區和村開展網格化社區管理,萬福新村是試點之一。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吳麗對比改革前后變化深有感觸,這個海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區流動人口超一半,管理成了大難題。“網格員是我們與居民的紐帶,這支生力軍讓社區服務更親民、更及時。”
如今,全市已順利完成網格數字化入庫,按照300-500戶1個網格,共劃分出1148個網格,1100多位社區工作人員每天深入各自負責的網格,實地集民情、理民情、解民憂。贏得了廣大市民的贊譽。
兩大龍頭港口資源整合
1月29日,港航控股和洋浦發控簽訂海口港-小鏟灘碼頭整合合作協議,海口港與洋浦港這兩個我省港航業的龍頭港口,向著全面整合邁出實質性第一步。
兩港整合邁出了海口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
今年的海口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分類監管。對全市國企進行梳理,選擇1-2家市屬國有企業進行改革重組和資源整合,引導重點市屬國企發揮好孵化項目、培育產業、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功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我們現在面臨著職工住房難、待遇低兩大問題,深化改革勢在必行。”海口市公交集團董事長鄭作東對于國企改革充滿信心。
民生服務改革不斷推進
在三江鎮羅三坡村,忙活回來的村民擰開水龍頭就直接飲用,讓人驚訝不已。這都因為該市實施了“膜法”農村飲水安康工程。預計到“十二五”末,海口農村水質將全部達到國際衛生標準。
這種為民生服務不斷推進改革的事例還有很多。
“所有支付金額都早已到賬,二次支付真的救了我孩子的命。”海口一中某白血病患兒的父親口中的“良心政策”,是去年該市推出的一項新政:海口城鎮居民醫保參保者在報銷達到12萬元封頂線后仍有大量費用未報銷的,可申請二次支付。如此一來,實際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可超50%。
翻開2013年海口市的民生賬本,一串串數據暖人心: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每人每月350元,統一提到每人每月480元;城市低保標準由390元/人/月提高到450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由300元/人/月提高到360元/人/月……
各方聲音
社區網格化管理
服務很貼心
過去的條線管理可麻煩了,特別是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誰管什么,每次辦事都要到居委會找不同的工作人員,有時候他們出去辦事了還找不到人,辦不成事。現在可好了,許海妹是我們社區第一網格的網格管理員,電話、照片都貼在樓道里,有什么事給她打一個電話就可以了。便利自不必說,辦事效率也比原來的高,遇上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他們還主動服務上門。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后感覺人和人之間距離近了,服務更貼心了,有事兒也不愁了,希望這么好的服務能夠推廣開來,并一直持續下去。
———濱海新村社區居民丁大爺
希望早日發放
網格員正式工作證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我們網格員上門開展工作普遍遇到的阻力之一,有人懷疑我們入戶進行信息采集是騙子,也有的人表示厭煩和不理解,以各種理由拒絕配合,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會耐心地去解釋,消除誤會。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將耐心堅持下去,愛心不間斷、服務不間斷,居民也會漸漸地接受我們。另外也希望網格員正式的工作證能夠早日發下來,這樣更有利于我們上門開展工作。
———金鼎社區網格員謝丹丹
希望居民更多訴求
能通過社區解決
作為基層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便民服務走進社區,便民措施能夠更具體化,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務,讓居民辦事更方便。這些天我通過報紙、電視等看到,今年海口市委市政府還將在社區網格員、網格化綜合信息平臺、社區硬件、社區辦公和便民服務條件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這讓我對以后的社區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和期待,希望居民越來越多的訴求能夠通過社區解決。
———濱海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第八網格格長劉蓉
海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改”出政府高效率
過去,老百姓對行政審批有句形象的順口溜:“門難進,臉難看,蓋個圖章跑半年;話難聽,事難辦,批個項目腿跑斷。”現在,經過5年多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海口成功地扭轉了這一形象。群眾辦事滿意度99.11%,這一2013年的調查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3月10日,海口市政務中心服務大廳里人來人往。“以前辦事要跑很多部門、很多地方,現在在一個政務中心里能解決,而且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很好。”記者隨機采訪幾位前來辦事的市民,他們都對近年來海口實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稱贊有加。
海口市民小李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后來海口工作了三年,今年為了把父母從重慶老家接過來,在海口買了一套二手房,由于是第一次辦理這種手續,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做,“這里提供的服務非常到位,我要準備些什么材料,該到哪個窗口去辦理,表格該怎么填,窗口服務人員手把手地教我,很感謝!”
“現在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挺高,我們原先估計項目完成驗收最少要半年的時間,但最后只用了十多天就辦完了。”回想起去年10月份的那次項目驗收過程,海口大成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不已。
他告訴記者,按照慣例,工程竣工后,項目單位要主動上門,逐一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系,約定驗收時間,一個單位驗完再到另一個單位,整個過程非常繁瑣,時間也比較長,經常影響到項目的交付時間。但是,去年9月28日,他們向市政府服務中心申報了竣工驗收申請后,第二天就收到政務中心通知,10月9日開始對他們的項目進行聯合驗收。最后,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會同海口市效能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不但如期進行聯合驗收,還在聯合驗收的基礎上把驗收時限一縮再縮,從10個工作日縮短到了7個工作日。“我們做過多年的房地產,走遍全國各地,從來沒有這么短時間就能完成竣工專項驗收的經歷。”
12345,這個政府服務熱線電話如今廣為海口市民熟知。因為,這個整合了全市67家職能部門的服務熱線開辟的新熱線,去年又聯合海口廣播電視臺開通了民生廣播欄目“直播12345”,直接為市民跑腿辦事。目前,國內只有海口和昆明兩個城市開通這種形式的政府服務熱線。
截至目前,直播12345共為市民跑腿幫忙辦件667件,挽回經濟損失60余萬元。
海口啟動“先看病,后付費”
為搶救生命贏得了時間
2月25日上午,記者在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病房見到了80歲的林和香老人,老人情緒平穩、呼吸均勻,見到記者靦腆地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個“招呼”。
老人家住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坡毛村,2月22日因“急性冠脈綜合癥”和“急性心率衰竭”被送來醫院搶救。據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符史建介紹,當時老人已呼吸困難,情況危急,根據經驗判斷,有出現心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危險。
然而,因為發病突然,送老人來醫院的家人都沒來得及準備好搶救治療和辦理住院手續的費用。為搶救生命,醫院立即啟用了“先看病,后付費”的模式,先進行搶救。
由于搶救及時,老人在醫院CCU(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救治兩天后脫離生命危險,后被轉至普通病房。
“我們直到現在還一分錢沒有交呢。”老人的女兒何金蓮告訴記者,一是農村普通人家,沒攢下多少錢,另一方面,當時情況緊急,一家人慌了手腳,也沒來得及籌備看病的錢,聽說醫院可以“先看病,后付費”,所以就直接把病人帶到了醫院,“感謝醫院的全力搶救,在辦理出院之前,我們一定補辦好手續,結清該付的錢。”
跨省異地就醫結算
“候鳥”看病報銷方便了
今年73歲的退休工人老陳是遼寧沈陽人,1998年開始在海口定居。不幸的是,2009年,老張因糖尿病、高血壓住進了海口市人民醫院,住院需要支付押金1萬元,出院后寄回沈陽報銷,隔了一個多月,報銷才下來。
后來,聽說海南與9省市共16個統籌區簽訂了異地就醫結算合作協議,老張趕緊申辦了一張異地就醫卡。2012年,老張再次因高血壓住進了醫院,但因為有了異地就醫卡,他不用再交付押金了,報銷單也無需再寄來寄去,通過異地就醫平臺直接結算了。“真的省事多了。”老陳說。
事實上,和老陳一樣受惠的“候鳥”老人還有不少。今年66歲的老韓,退休前是陜西省京劇院一名演員。2003年,女兒在海南找到工作后,夫妻倆就跟隨女兒定居在海南。2010年9月,老韓因患糖尿病住進了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9天后順利出院。
“原以為4000多元可以報銷的醫療費,不知道要折騰到什么時候才能辦好,結果到醫院結算窗口不到半個小時,所有可以報銷的費用就全部結算了。”老韓高興地說,以前來回折騰,花路費不說,還經常要托人找關系,有了異地結算平臺真好。
?
?
相關鏈接:
海南專家到馬爾代夫給椰樹看病 防治技術世界領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