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 經濟參考報:云南白藥修改補充藥品配 中藥守秘難解有毒質疑
????????連日來,云南白藥修改補充藥品配方一事依然沒能消除消費者的隱憂。此前,云南白藥一直以“涉及國家秘密技術可不公開”為由,拒絕在其說明書中標明涉嫌毒副作用的配方。專家指出,這一事件的背后根源在于醫(yī)藥市場監(jiān)管滯后。
????????對于此次“涉毒”風波,云南白藥稱,藥品配方中草烏所含烏頭堿類物質的毒性已在加工過程中得以消解或減弱,產品安全有效,新的說明書中也標明藥品含有草烏,其余成分略。盡管云南白藥作出回應和修改,許多消費者仍然表示難以吃下“定心丸”。
????????自1956年以來,云南白藥的配方、工藝確實被國家確定為國家秘密技術。但早在2010年,有媒體報道稱,云南白藥在美國銷售的產品成分表中,詳細羅列了其配方。在2013年2月,香港衛(wèi)生總署檢出云南白藥含有烏頭堿毒物責令下架相關藥品,云南白藥稱配合港署補充完善相關產品注冊程序后已恢復銷售。記者在香港一家藥店買到的云南白藥散劑中看到,說明書中明確用中英文標明藥品含有三七、冰片等成分。
????????這不免讓消費者發(fā)出疑問:為何云南白藥的國家保密級配方卻在海外公布?據業(yè)內人士解釋,這源于中外不同的注冊法規(guī),某些國家和地區(qū)要求必須公布成分,而在國內,被列入國家級中藥保護品種的處方是可以不公開的。
????????一邊是中藥企業(yè)要保護配方秘密保護自身發(fā)展,希望為中藥發(fā)展謀求安全環(huán)境;一邊是消費者要求知情權、健康權得到切實保障,質疑“國家機密”成為企業(yè)公布信息的“擋箭牌”。如何在二者間尋求平衡,中藥企業(yè)似乎已陷入“守秘困局”。
????????“公布部分毒性配方并不會導致秘方泄露。”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孫曉波認為,某些階段的保密是出自保護國家級藥品的知識產權的考慮,但根本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在于申請國際專利,而不是瞞著消費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