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多元化看待高考狀元的專業選擇
    多元化看待高考狀元的專業選擇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劉國強 時間:2014-06-26 08:49

      近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4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對高考狀元們的專業和職業選擇做了調查,結果顯示,在高考狀元志愿選擇中,就讀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等“賺錢”熱門專業的人數最多,但他們的職業成就并不高,無人成為行業領袖。而物理、數學等理學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有7名狀元當選中國、國際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中文、新聞、法學和醫學等專業狀元職業發展與職業目標符合度最高,頻現各行業領域“頂尖人才”。(6月19日《京華時報》)

      這個調查結果似乎能說明以前的高考狀元們在專業選擇上存在偏向,過于追求功利,而沒有用其所長,對今后高考狀元們的專業和職場選擇也好像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調查結果沒有太大的說服力,更別說對高考狀元的職場發展的指導意義了。首先,這個職業成就比較的樣本選取不科學。對理學專業狀元的樣本選擇在1952—1999年期間,而對經管專業狀元們的樣本選擇在1977-2013年,樣本相差了整整25年,如何能比較他們的職業成就?其次,不同行業沒有統一客觀的比較標準。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登上財富榜那是數字說話,能否入榜取決于能力、先天條件和機遇等多種因素,而且多是不可控因素。高考狀元與財富排行榜是兩個極低概率群體,重合概率更低,豈能以此榜要求彼榜?

      進一步分析,這一調查隱含著一種對高考狀元們個人發展的社會功利性評價。一方面,高考狀元不是超然于社會之外的群體,他們的專業和職業選擇反映了現實的社會觀念,試想想,高考時他們還是懵懂少年,專業選擇有多少自覺認識可言?另一方面,社會評價與個人生活的選擇是不同的向度,如果他們認為做一個“高級打工仔”,雖然不能進入胡潤財富榜,但至少有豐厚的收入,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什么要認為這一群體的狀元們不如其他狀元?這何嘗不是一種功利?我們應尊重他們個人的選擇,不要把某種社會評價和他人期望強加到他們身上。他們的職業選擇,不管是被動選擇還是主動選擇,都應該受到尊重。

      更進一步說,我認為高考狀元只是一個標簽,這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群體,我能理解老百姓對他們的關注,但不贊成將其放在顯微鏡下反復審視。試想,他們在各地高考中雖位列第一,但與其考分相近的大有人在,加上大學四年的學習,更別說職場上其他各種變量,考慮到他們自我定位不會太低,他們在較高平臺上還能剩下多少競爭優勢?其實除了這個標簽,他們與其他人并無實質性區別,我們又何必對其職業選擇和發展每年念叨一回?

      所以,應理性、多元地看待這一問題。我相信他們都能成材,“頂尖”與否不必在意,而我更希望他們都是成功的生活者,這與社會評價無關,只關乎他們自己的幸福。??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