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峽潰壩的軍事災場效應
楊浪認為,三峽大壩下游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最主要的屯兵之地。根據1988到1989年資料,該地區駐軍占陸軍空降師的百分之百,集團軍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師的百分之二十八,裝甲師的百分之二十。
三峽一旦潰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預備隊在未進入戰爭之前,就被三峽潰壩洪水所吞噬,其后果是無法估量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在長江上建設葛洲壩大壩,壩前壩后水位差只有12米(三峽大壩壩前壩后水位差117米)。
最初出任葛洲壩大壩工程第一、二、三把手的分別是武漢軍區、湖北省軍區和宜昌軍分區的司令員,他們主持撰寫了一個葛洲壩大壩工程安全報告,結論為:〝葛洲壩大壩一旦潰壩,湖北省境內長江中游兩岸和湖南省部分地區,將造成災難性后果,武漢危在旦夕,京廣鐵路至少將中斷兩個月。〞為了保衛葛洲壩大壩的安全,防止敵方空襲,中央軍委在宜昌附近布置兩個航空師來保衛葛洲壩大壩安全。
四、美國和臺灣敢動三峽大壩?
早在1958年中國中央和國務院就批準了建設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議案。但是毛澤東對三峽工程的軍事安全問題還是很不放心。周恩來就派張愛萍和張震兩位元將軍主持三峽工程的軍事安全問題研究。當時認為敢動三峽大壩的只是美國和臺灣的蔣介石。攻擊的辦法是用遠端轟炸機或者導彈。
為了避免敵機的轟炸,兩位將軍建議,三峽大壩的壩址應該在石牌,而不應該在今日的三斗坪,而且要建水下的大壩(不知如何發揮防洪和航運作用?),讓敵機無法發現目標。最后張愛萍和張震兩位將軍在文化大革命前提交了研究結論是:在目前的條件下,三峽工程的軍事安全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