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速發展的資產證券化,監管部門紛紛“順勢而為”各備良方。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獨家獲悉,證監會已經給券商發文,就放開資產證券化產品審批權方面征求各方意見。此前,據媒體報道,銀監會擬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與此同時,銀監會近日也發文就保險資管作為托管人的最新監管口徑,將信貸資產列入保險資管可以接受的支持資產范圍。
至此,“三會”基本上都已就進一步推進資產證券化進行了明確的部署,相信一旦上述各項監管文件正式推出,下半年將迎來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的小井噴。
證監會祭出負面清單討論稿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上述討論稿顯示,在資產證券化方面,證監會正在試圖推出負面管理清單,之后資產證券化產品審批執行負面清單,即只要支持資產不屬于負面清單之列,均可以通過備案發行,而不再需要經過繁雜的審批過程。
這是自去年年底,券商資管計劃通道的資產證券化被暫停之后,最積極的政策放開信號。
討論稿所列出的支持資產負面清單包括10類支持資產,主要排除了政府稅收和部分政府融資平臺類標的資產,以及不能產生穩定現金流或者現金流不確定的不動產或者資產憑證,另外,證監會的討論稿還明確禁止支持資產種類超過一種標的資產的情況。
有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于這份討論稿,其一,禁止任何隱性擔保,禁止資產證券化成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平臺;其二,禁止資產證券化成為新的非標融資通道。
據知情人士透露,證監會不僅在之后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中采用負面清單管理的備案制,在管理部門方面也進行了調整,就是為了推進資產證券化發行審批的效率。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12月16日,各券商已申報的資產證券化項目達到33個,另有多個項目已經進入審核程序,已發行規模為382億元左右,但隨后證監會暫停審批。
有券商人士表示,券商資產證券化業務基本上已經從試點業務轉向常規業務,一旦監管層面放開,將迅速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三會”合力助推下半年井噴
而除了證監會,一直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反應較慢”的保監會也推出了“197號文”,明令規定保監會對保險資管作為資產證券化發行人(SPV)新的監管口徑。
“197號文”明確規定,資產種類限于信貸資產、金融租賃應收款和每年獲得固定分配的收益且對本金回收和上述收益分配設置信用增級的股權資產。其中,股權資產的信用增級方式包括保證擔保、抵押擔保和質押擔保。
有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新的監管口徑的最大亮點在于將信貸資產拉入保險資管可以受讓的支持資產類別,對有動機發起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機構是利好,目前已經有銀行在通過保險資管進行資產證券化發行,銀監會也已經批準。”
早在今年6月份,銀監會已經就改審批制為備案制向相關機構發布征求意見稿,據知情人士透露,有可能將于近日推出。
上述知情人士還對本報記者表示,與證監會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不同,銀監會的備案是根據發行人資格和入池資產是否符合政策導向來執行備案。
“受政策利好刺激,下半年資產證券化發行放量可期。”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截至2014年7月30日,我國已發行的資產證券化規模約為2500億元,其中,今年以來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總額為971億元,已接近1000億元。
“下半年的量肯定比上半年多,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都提供了有利的發行環境。”有分析人士指出。
資產證券化之所以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在于該過程具有分散風險、盤活存量的重要作用,而這對于當前中國融資成本高漲同時信貸存量規模巨大的信貸市場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以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例,通過資產證券化,銀行可以通過出售原有的資產組合調整資產負債、盤活信貸資產存量,降低對核心資本的占用率,為增加新的貸款投放提供條件;如此也可以提高信貸資產的流通速度,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強的造血功能;這也是為何中國正面臨著加速資產證券化時間窗口的重要原因。
?
相關鏈接
證監會下發第二批IPO批文 核準12家企業首發申請
證監會發言人回應熱點問題 對內幕交易保持高壓
證監會或出臺新規促嚴格退市 支持自主退市
證監會關注基金經理現離職潮 要求保證投資運作正常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