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力度大部分工作人員怕擔責不作為
在黃海剛與唐明等民企老總看來,中央反腐力度很大,八項規定、反四風等持續深入,基層政府部門的面貌的確有了改變,這是事實。以前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有時可以拉拉關系,甚至一起吃吃飯,聯絡一下感情,有時辦事會順利一些。但近兩年,這種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即使你不送東西,光請人吃頓飯,人家都不見得會來,因為現在規定很嚴,抓得也很緊。”
現在,唐明公司辦理項目手續時,公司工作人員經常是到某個部門辦事,對方要么是不在,要么是稱正在開會,或正在進行學習。“為辦一項手續,工作人員跑了一趟又一趟,即使手續完備,有的政府部門的辦事人員和領導仍然拖著不辦。”唐明說,這種情況在近一年多來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些政府部門人員不敢做事,怕擔責,沒有擔當。其實,本來應該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但他就是拖著或壓著。有時,他們會找一些理由或借口,讓企業辦事人員跑得焦頭爛額,卻只能像無頭蒼蠅似的在各個部門之間穿梭。這種情況不但在普通公務員身上存在,在某些政府部門領導身上同樣存在。
傅全(應當事人要求,化名)是南京一家民營倉儲企業老總,有一個已經立項批復過的項目,面臨將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企業愿意按市場價補交土地出讓金,并向相關政府部門打了報告。雖然傅全多次跑這個項目,但報告相關部門仍然沒有批,并稱要書記批才行。“我一個民營企業,怎么找書記?這事拖了一年,也沒有辦成。”
有的部門為“避嫌”不愿與企業多來往
傅全認為,與前些年相比,近兩年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不高,對于有些部門來說,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差的。很多政府部門不再到企業一線,主要是為了“避嫌”,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政府部門人員怕出事,索性不做事。對有的事情“不受理”,便沒有了責任。“辦了事,可能會出事,不辦事,便不會出事,還不如不辦事。”有的部門則是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職責推給企業和社會機構。
傅全在南京一開發區曾有個項目,幾年前開發區會為了他企業的問題,召集相關部門開個協調會,將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相關部門辦理。但現在開發區不再請相關部門到企業了,“有關部門不愿來企業,因為擔心與企業來往密切,會被人懷疑收紅包、收禮。”
傅全的公司有一個大型倉儲項目,各項設施都符合國家規定。但在做安全評估時,一名專家提出,在倉庫臺階上已經有一側欄桿的基礎上,再加一排欄桿,目的是加強安全。傅全說,實際上這名專家根本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加設的這排欄桿不但起不到安全作用,而且對工人實際操作有阻礙,甚至有安全隱患。不過,企業沒辦法,因為如果沒有專家簽字,行政主管部門便不通過。企業向主管部門說明情況,但主管部門根本不聽企業的。“有的專家沒有實踐經驗,有的專家則與有關的評估機構有關聯,這樣的專家提反對意見,相關的評估便無法通過。評估通不過,行政部門的審批便通不過,企業就要承擔很大損失。”傅全說,就因為專家一句話,他的企業就要多付出幾十萬的成本,時間拖得越長,損失越大。
有些手續可合并或取消尤其是走過場的評估
“民企稅負重,成本高,壓力大。希望政府部門為企業特別是民企減負,簡政放權。”唐明告訴記者,就他公司的房地產項目來說,要進行各種評估,如綠化、文物、消防等。“有的評估完全是形式大于內容,甚至成了走過場。”他說,前段時間他的公司要到某部門辦評估手續,結果上午交了評估費,下午主管部門就蓋了章。“有些評估成了‘錢評’,只要你交夠了錢,評估就能過。”唐明認為,有些手續該合并就應該合并,該取消就應該取消,特別是一些走過場的評估,完全成了企業的負擔。
唐明還告訴記者,南京某局響應政府要求,將權下放到區里,按理說這對企業是好事,辦事應該會方便了。但實際上區局對業務不熟悉,企業辦事時還是要跑市局,以前一周甚至兩天能辦好的事,現在一個月也辦不好。這樣的低效率讓企業叫苦不迭。
黃海剛說,以前他的企業各種稅費占比不到7%,但按現在的成本,這一比例超過12%,再加上融資、用人成本上升,民企壓力非常大。“希望政府多關注民企,考慮到民企的實際情況,在各方面讓民企與其他類型企業完全平等地競爭。”
傅全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改變不作為的現狀,真正為企業著想,進一步減少行政許可,提高辦事效率。“國家要求各級政府簡政放權,可我們身處基層,體會不是很明顯,辦事部門、手續并沒有大幅簡化、減少。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真正將國家的政策落實好,讓我們民企享受到該享受的政策和規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