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6億,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網絡虛假信息、網絡詐騙等問題,沖擊了當前網絡法治安全。
互聯網發展離不開法律保障。如何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進程,讓網絡空間法治體系建設更具針對性?近日,中央網信辦召開各界人士座談,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中央機關代表、知名專家學者、部分網站負責人、律師代表與網民們“面對面”,共同探尋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的“良方”。
網民之憂:
虛假、暴力信息充斥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網絡上什么行為最讓人反感?網絡上什么行為最讓人痛恨?面對這兩個問題,網民趙繼亭直言,“最反感黃色新聞,最痛恨的是虛假信息。”
在北京民政部門任職的網民李靖,已經有15年網齡。作為一位年輕孩子的母親,自己每天看到網上層出不窮的重口味信息,總感覺“忍不了”。在她看來,尤其是涉及黃色、暴力信息,很容易“毒害”孩子,這些都令她憂心不已。“網絡是一個工具,線下每個人都要遵守公約,希望在線上也一樣。”李靖說。
針對網上黃色、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無形中對青少年的“毒害”,“媽媽評審團”代表谷金玉也和李靖所持觀點類似。
作為一名青少年心理工作者,在谷金玉看來,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比衣食住行更重要。“內在價值觀受到了影響,他的行為就會隨之改變。”谷金玉以“看病”為例,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去醫院看病會分兒童醫院和成人醫院,但進入網絡都是一樣的,看到的信息也都一樣,沒有區分。”
同樣有著10多年網齡的網民院浩,雖然覺得自己多年來通過網絡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同樣也深受“網絡無序”的影響。“網上時常出現網購被騙、虛假廣告等,還有些網民網上情緒化較強,沒有規矩意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