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綠洲——庫布其沙漠新顏
人物檔案
“沙漠王子”、當代治沙“愚公”、全球治沙領導者、全國綠化工作勞動模范……提到王文彪,總會有很多光環圍繞著他。這位執著的治沙企業家,二十多年來與沙漠進行著不屈的抗爭,他帶領著億利人同杭錦旗十多萬父老,戮力同心,在庫布其沙漠投資修建了中國第一條穿越大漠腹地的生命通道“穿沙公路”;他和他的團隊在漫天黃沙中艱辛播綠,綠化沙漠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控制沙化面積11000平方公里,創造了人進沙退、荒漠變綠洲的世界奇跡;他鍥而不舍地實踐著沙產業理論,探索出了一條“治沙、生態、民生、經濟”的平衡驅動可持續發展之路,富了一方百姓,打造了一張國際治沙的“中國名片”——庫布其模式。2014年9月,他作為召集人,聯合其他七位商界精英發起的首屆生態文明企業家年會,倡導做生態文明的主人,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庫布其……
行進在庫布其“穿沙公路”上,放眼望去,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已經很難見到大片的明沙,經過多年不懈的治理,過去的流動沙丘已經被綠茵茵的植被覆蓋。湛藍的天空不時有鳥兒飛過,金秋陽光下星星點點的羊群,五彩斑斕的沙生植物,為茫茫大漠增添了無限生機。此次庫布其沙漠之旅,記者采訪了沙漠“綠色行動”的捍衛者、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領略了這位“沙漠王子”的睿智。
庫布其綠色之路,技術創新是“內核”
“沙漠對于你和我都一樣,既熟悉又陌生,被稱為‘死亡之海’,不毛之地,一個沒有生命的地方。如何讓沙漠有生命?關鍵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用價值觀取向來推動技術創新。從過去沒有一棵草、沒有一棵樹,到現在的綠色之城,庫布其沙漠生物多樣性在不斷增加,主要靠的就是技術創新。庫布其沙漠治理的核心是找到了一條路,讓我們活下來的路,讓綠色可持續的路。”王文彪意味深長地說。
幾十年如一日的綠色行動,不僅考驗著治沙者的毅力,更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從修建第一條穿沙公路開始,王文彪便帶領著億利人與沙漠展開了一場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斗。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辦法,在流沙滾滾的沙漠植樹種草絕非易事,沒有樹木的遮擋、綠草的保護,建好的穿沙公路數次被風沙掩埋;辛辛苦苦種下的樹苗長勢正好,狂風驟起,瞬間被連根拔起。經過長期摸索,億利人采用“網格固沙”法,沿路種植沙柳、沙棗、楊樹、沙棘、甘草等沙生植物,在公路兩側形成了3公里~5公里寬的綠色長廊,有效保護了沙漠公路,之后,多條穿沙公路縱橫交錯,把廣袤的沙漠科學切割,化整為零,分而治之。
從2010年開始,一項被稱為“氣流種植法”的新技術大大提高了沙漠綠化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方法免去了先要固沙的套路,在沙地上直接用鐵管打個1.2米深的孔,然后將孔內注滿水,將已經長成的樹苗直接插進孔內即可,植一棵沙柳兩個人用10秒鐘就可以完成,樹木存活率可以達到85%以上,而且固沙綠植兼顧。
“到今天,教科書上也沒有治理沙漠的這一套理論和方法或模式。例如,如何讓在沙漠中生長的藥材甘草睡著生長而不是站著生長?樹苗種在沙丘的迎風面還是背風面?……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長期實踐中摸索經驗。”王文彪說。
多年來,億利人通過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把這座沙漠當做有價值的資源,通過“防沙治沙、生態修復、產業開發、改良土壤”的形式治理,形成了聞名世界的庫布其治沙模式。來到億利資源集團的種質資源庫——庫布其沙漠的綠色試驗田,記者不禁為庫布其深處的這座絢麗多彩的“沙漠花園”而驚嘆。經過26年的努力,億利資源集團培育馴化出了200多種耐寒旱優質林、草、藥材種質資源,并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營銷沙漠特色生態產品。這不僅提高了庫布其沙漠的綠化效率和規模,提升了生態經濟的綠色價值,而且為西部類似條件的荒漠地區創造了綠色生命種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