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生態園
中國的生態生意,國際治沙的“中國名片”
經過億利資源和很多合作伙伴20多年的努力,通過生態生意行動的堅持、堅守,庫布其大漠長出了綠色、長出了生機、長出了生活、長出了財富,出現了一座沙漠綠洲的奇跡,出現了讓外界難以置信的生態綠洲經濟。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秘書長莫妮卡巴布在考察億利資源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成果時表示,全球難以找到庫布其這樣的奇跡。
中國庫布其這種“生態、民生、經濟”平衡驅動發展的生態治沙實踐對于非洲、蒙古國等沙化嚴重的國家有非常重要的推廣意義。 2014年4月22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將中國億利資源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模式是可以復制、借鑒的,但必須充分考慮環境地域的影響,要進行技術創新。沙漠分為兩種,一種是與地球與生俱來的,比如騰格里沙漠,那么它就是自然的,是不可以治理的。還有一種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為破壞造成的,比如庫布其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目前國際上有部分批評中國生態問題的聲音,他們并不清楚經過幾十年的巨大努力,中國沙漠治理的效果很好。中國的生態生意‘走出去’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歡迎的,也可能造就中國最好的品牌。”王文彪滿懷信心地說。
中國的企業一直在尋找“走出去”的可行之路,王文彪提到,過去“走出去”,一是為了一種影響力,二是投資的布局,更重要的是站在更好的制高點使自己的企業國際化。他強調,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應該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視角,“要知道中國企業的優勢是什么,國家社會經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這應該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應把握的重點。既賺了錢,又做好事做善事,中國的生態生意如果能‘走出去’,能夠真正實現強國。我們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表中國核心競爭力的國家名片,既能傳播我們經濟的聲音,又能傳播國家的形象。”
記者手記
26年前,王文彪意氣風發,來到庫布其沙漠,帶領著一支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治沙之路。26年后,大漠換新顏,昔日的“死亡之海”,如今一片生機盎然;曾經風華正茂的年輕干部,已是深邃睿智的企業家。王文彪帶領的那支團隊,也從一個沙漠小鹽場,發展成為市值千億元的現代企業。
26年,幾十年如一日的“綠色行動”,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風沙吹老了歲月,未曾磨滅他的治沙激情。當王文彪談及他的夢想時,記者從這位飽經滄桑、儒雅自信的企業家身上看到了一種對生活、對沙漠的熱情。“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夢想”,他希望更多的沙漠有綠洲,更多的沙漠有生活,“我29歲來到這片沙漠,帶領團隊修路種樹,至死不渝。這么多年來,最大的挑戰是人言可畏。只要認為夢想是正確的,堅持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但戰略一定要正確,否則越堅持越背道而馳。沙漠的夢想實現了,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文/魏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