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見效率
創造同類船舶建設多個第一
一場高效率的戰役打響了。
2013年2月1日,三沙市與渤船重工、設計公司及專家共同簽署備忘錄,明確“三沙1號”的主要技術參數。最終于4月16日簽訂“三沙1號”的技術規格書。
“這相當于確定了建造這艘船的‘憲法’。”渤船重工民船生產管理部副部長、“三沙1號”項目經理王延斌告訴記者,接下任務后,他立下軍令狀,保證2014年12月把船開到海南。
在渤船重工的施工現場,最多時有400名工人同時施工,少的時候也有120多人。建造“三沙1號”,這家有著68年歷史的大型船舶制造企業舉全廠之力支持,創下了一系列紀錄:最短設計周期紀錄;最短分段生產周期紀錄;最短水平船臺周期生產紀錄;最短試航周期紀錄;最短總段搭載周期紀錄……
一面是馬不停蹄日夜建造,一面是緊鑼密鼓招聘船員。為了實現造船與接船的無縫對接,三沙市2014年6月開始面向全國招聘船員,并組織培訓。
僅僅4個月時間,三沙人完成了“三沙1號”項目的申報、立項、招投標以及中央財政資金的撥付;不到1年的時間,“三沙1號”完成整船建造。
奉獻見精神
超常規推進工程建設
超常規的“三沙1號”項目推進工作,三沙人發揚了超常規的奉獻精神。
三沙市副市長、“三沙1號”項目組負責人馮文海曾經帶領項目組成員,3天時間走訪了4省5市,對全國前6強造船廠進行考察調研,不停不歇。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項目組成員經常晚上加班,周末開會,“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節奏成為常態。
廠方和監理方也都為“三沙1號”的建造付出了無數個不休不眠的節假日。
在“三沙1號”安裝完艉軸管,準備注入潤滑油進入下一道工序時,監理公司高級工程師周厚載提出,艉軸管的設計存在滲入雜質的可能。“潤滑油內一旦混入雜質,將造成船只顛覆性的質量事故。”他介紹說。
為了解決這個安全隱患,廠方想盡辦法,最后“招募”了兩名“志愿者”——身材特別瘦小的電焊工,爬進直徑僅400毫米的艉軸管內,躺在管道上施工,將內部細小的縫隙一一焊死。兩人輪流從晚上9點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7點,徹底杜絕了安全隱患。
這原本不是工人們的分內活兒,但他們主動請纓,不顧危險,使“三沙1號”的建造工作能繼續向前推進。
“我深感驕傲的是,‘三沙1號’提前了19天開回海口;整個建造過程,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王延斌自豪地說。
滿載著希冀的“三沙1號”已揚帆,向著夢想出發!
“三沙1號”到底是艘什么樣的船?
防暈船有超市,還能停直升機
在藍白色的莊重外表下,“三沙1號”到底是一艘什么樣的船?海南日報記者為您一探究竟。據三沙市有關部門介紹,“三沙1號”達到國內同類船舶的先進水平,無論是在船的總體性能、裝備配置上,還是在乘客的“吃”、“住”、“行”、“娛”上,都帶給人全新感受。
民以食為天。“三沙1號”共設置大小3個餐廳,分別為5層甲板的旅客自助大餐廳、船員餐廳,6層甲板的50人小餐廳,可同時供船上200余名乘客和船員同時就餐。此外,在6層甲板還設置超市,出售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滿足乘客在旅途中的基本購買需求。
“三沙1號”共設置183個房間,可載旅客456人。船上所有住艙均有獨立的盥洗室。此外,住艙內還設置了中央空調、儲物柜、電視機、床頭柜、電源插座等配套設施,提升乘船舒適度。
“三沙1號”專門設計的一對減搖鰭裝置及一對抗橫傾水艙,可保證船在8級風下能安全航行且船上人員有較好的舒適度。
“三沙1號”項目經理王延斌說,住艙的窗戶光感和視野都很好,不僅提升乘客住艙的舒適度,還能減少乘客暈船現象。
“三沙1號”設計航速19海里/小時,從文昌市清瀾港駛往三沙市永興島的時間預計在10小時左右,可比現在“瓊沙3號”航行時間縮短近5個小時。
“三沙1號”在艙內設置了閱覽室、棋牌休息室、健身房等休閑娛樂設施。此外,“三沙1號”將配備移動基站,屆時,能很好地保障乘客在海上航行途中接打電話和上網。
“三沙1號”液艙裝載量在滿足本船航速及續航力要求外,還可另加500噸淡水,滿足島礁對淡水的使用需求。
“三沙1號”船頂部設置直升機起降平臺,并設有綁定裝置,可供直升機懸停或長期停放,方便執行海上救援及島礁巡查等任務。同時,為方便重癥病人轉移救治,8層甲板醫務室可直通直升機起降甲板,為病人贏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
?
相關鏈接:
“三沙一號”25日首次試航 從海口開往西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