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建筑垃圾收運體系
助推“垃圾圍城”
普通人家裝修一套新房平均產生建筑垃圾4噸,很少有市民想過,在按裝修面積每平方米八九元的標準交了垃圾清運費后,自家這一大堆垃圾去往何處,以后會給自己的生活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
由裝修垃圾演變成的混合型垃圾成了垃圾圍城的罪魁禍首。那么,一般的家庭裝修究竟會產生多少建筑垃圾?海口市室內裝飾協會秘書長舒愛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因為裝修的標準、面積不同,產生的建筑垃圾有很大差別。比如100平方米的毛坯房初次裝修,如果結構不發生較大的改變,產生的建筑垃圾大概在2噸左右;如果是對簡裝房進行二次裝修,對結構改變很大,產生的建筑垃圾可以達到10噸以上。另據不完全統計,海口市每年裝修的家庭在7萬到10萬戶之間,按平均每戶裝修產生4噸建筑垃圾計算,那么全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在30萬到40萬噸之間。
在海口市一家大型裝飾裝修企業負責人看來,小區物業不作為和監督不到位是造成海口市目前建筑垃圾問題的主要原因。
這位負責人認為,目前海口市95%以上的小區由物業統一清運建筑垃圾,每個小區具體的繳費標準不一樣,如有的是按照裝修面積標準收取,一般在每平方米八九元左右,“應該說,業主為此繳納的費用,足以支撐把建筑垃圾運到政府指定的場所。”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起,海口市就實行了建筑垃圾專營運輸制度,即建筑垃圾必須交由有運輸資格的公司進行運輸、處置。目前海口市共有7家具備運輸資格的公司,均是2011年底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其中3家是泥漿運輸公司,剩下4家有資質的運輸公司現有合格車輛不足百輛。這些用于專營建筑垃圾的運輸車難以滿足工地建筑垃圾市場需求,因此無暇顧及到分散且垃圾數量相對較少的家庭裝修市場。
于是,包括四輪小貨車、農用拖拉機在內的大量黑車紛紛進入裝修裝飾類建筑垃圾清運市場。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本來由物業統一傾倒建筑垃圾應該更規范,但物業方基本是只求將建筑垃圾清運出本小區,很少關心建筑垃圾的最終去向。
對于黑車車主來說,由于本身并不具備建筑垃圾的清運資格,所以趁著三更半夜去城鄉結合部、偏僻地區非法傾倒也就成了這行的潛規則。
目前,海口市環衛部門負責建筑垃圾消納場的運行管理,城管部門負責建筑垃圾的源頭收集、傾倒和運輸管理,雖然環衛局和城管局均由海口市容委統管,但對建筑垃圾的管理基本還停留在“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格局當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