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的填埋方式
難以一埋了之
海口市實際需進入消納場的建筑垃圾每年約30萬至40萬立方米,而正在使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約80多畝,消納能力約100萬立方米。也就是說,現在使用的消納場頂多只能用3年即被填滿。但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土地資源越來越寶貴,另找消納場地并不容易。
對于海口市渣土管理所所長鄺飛和他的同事們來說,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為建筑垃圾找尋“歸宿地”。幸好海口市屬于平原地區,有不少洼地,但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土地資源越來越寶貴,找地這份差事并不容易。
2003年,海口市環衛局成立了渣土管理所,對建筑垃圾實行專門管理。從那時起,先后有3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在填滿后封場再利用:三公里的消納場已被用作高爾夫球場,蒼西村的消納場已用做停車場,金鹿工業園旁老消納場已建起五甲制管廠。
目前投入使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同樣位于海榆中線金鹿工業園旁,過去是一家磚廠的取土場。記者在現場看到,填埋場不遠處當年挖山取土的痕跡猶在,緊鄰著的則是一片工廠廠房,沿路并沒有指示牌。“原來是立了指示牌的,但不知被誰砸壞了,最近準備馬上再立一個。”附近工人告訴記者。
這座正在使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約80多畝,消納能力約100萬立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海口市常年產生的渣土、裝飾裝修垃圾等建筑垃圾高達300萬至400萬立方米,扣除自用及調劑平衡的棄土部分,實際需進入消納場的建筑垃圾每年約30萬至40萬立方米。因此,現在使用的消納場也頂多只能用3年左右即被填滿,又需另找場地。
無論是海口市過去使用現已封場的、還是現在正在使用的建筑垃圾消納場,其場址都是市渣土所憑經驗在城郊尋找的。其主要考量因素就是現場為自然或人為形成的低凹荒地,該土地正是因此而失去農用種植價值,難以做其它用途,土地的租賃者希望通過小成本的土地整治后得到利用。
在這種情況下,市渣土所和土地原租賃者就很容易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政府也很容易就規避了普遍存在的垃圾場選址難問題。
但這個場地是否適合填埋建筑垃圾?若要填埋需要做哪些基礎性防護工作?去年5月,省住建廳和海口市有關部門組織專家現場查看已封場的蒼西村建筑垃圾場和現正使用的金鹿工業園旁建筑垃圾場,根據其周邊環境狀況判斷,目前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水平下進行的建筑垃圾填埋,會對消納場地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鄺飛偶爾也為建筑垃圾“抱委屈”,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海口人休閑的好去處——白沙門生態公園,原先就是海口市建筑垃圾的填埋場,白沙門一帶許多沼澤地都是當年用建筑垃圾填埋平整而成。“可以說沒有當初的建筑垃圾,也就沒有今天的白沙門生態公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