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流傳已久的風俗,從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對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是非常強的。但是越來越多的游子離開家鄉,無人掃墓也變成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應運而生的便是“代理掃墓”這一職業。
隨著網絡的普及,代理掃墓變成了電商一筆簡單的交易,相關的服務層出不窮,從簡單的清掃墓地到代人哭墳,服務項目五花八門,價格也是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但是將孝心這樣交易化是否使掃墓這一原本簡單的行為變味了?筆者認為,掃墓是對祖先的一種緬懷,寄托的是對祖先的哀思,隨便找幾個人來掃墓是對祖先的一種不負責任。試問,當我們百年之后,是否希望幾個陌生人在自己墳前叩首痛哭?同理而言,請人掃墓,看似是對祖先的一種關懷與追思,雖然代理人聲稱全過程會拍照錄視頻,但畢竟不是親人,真正掃墓時恐怕并不會誠心,實際上是打了折扣的孝心。幾百塊買來陌生人的幾分鐘痛哭,是做戲給誰看呢?
其實就算真是離家甚遠,沒有辦法回家掃墓,那么清明節的時候遙寄哀思也未嘗不可,春節或者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回家時為祖先掃墓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祖先能感受到你那顆真誠的心,自己也能得到孝道上的撫慰。但是代理掃墓就未免過于商業化,將對祖先的感情簡化為幾百塊錢實在過于膚淺。代理掃墓,為祖墳獻上幾束花,拔去幾棵草,看似掃凈了祖墳,卻掃不去心上積的灰。若是這樣演化下去,年也不用過了,直接找幾個人就可以代理拜年了。
時代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要以傳統習俗的淡化為代價,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去傳承的,幾千年的歷史說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有時間尋找別人代理掃墓,倒不如抽出些時間,坐上高鐵回家,多關懷在世的親人,親自祭奠逝去的故人。
?
相關鏈接:
代人掃墓服務海口無人問津 市民:祭奠親人應親歷親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