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截至7月1日,A股市場有60家上市公司收購、股權投資、設立或間接關聯了36家P2P企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上市公司選擇涉足P2P領域,就是因為可以帶來直接的股價暴漲,也就是所謂市值管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很火,一些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就會做出轉型或涉足互聯網金融的姿態,即便有時合作內容很空,甚至日后合作流產,公司并沒有真正轉型做P2P,自身的經營業績也沒有出現明顯轉折,但在發出收購等公告后也能拉動其股票大幅上漲一段時間。
在上市公司涉足P2P中,較典型的案例比如熊貓金控。去年7月1日,熊貓金控宣布旗下P2P平臺銀湖網上線,彼時,熊貓金控的股價為11.03元/股,到今年3月,其股價已達36.63元/股,漲幅超過200%。今年4月20日,停牌中的熊貓金控公告稱,擬購買P2P平臺你我貸51%股權,不過其后又宣布放棄收購。6月18日復牌前一天,熊貓金控又公告稱,擬募資30億元投向互聯網金融,隨即帶來四個一字漲停。
紫馬財行總裁唐學慶表示,上市公司如此青睞P2P,需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上市公司基于自身業務的發展需要,而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布局;第二種情況則是追趕“互聯網+”的風潮,為自身提供市場炒作的題材。一個大致的判斷依據是,如果該上市公司原本所處行業與互聯網金融關聯度較弱,它涉足P2P就很有可能是一味跟風,這只會助長泡沫的聚集。
投之家CEO黃詩樵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些優質的P2P平臺其實并不想被上市公司收購,想被收購的多是近一兩年通過洗牌可能會被洗出去的平臺,這是由于P2P平臺企業的融資方式有很多種,上市公司并購只是其中一種融資方式,經營好的平臺,因為是賣方市場,可以有其它更好的融資方式(比如純財務投資的機構,不涉參與經營管理),也有好的談判條件(比如不需要簽對賭條款)。想被收購的平臺因為經營壓力較大,希望能引進上市公司股東提升品牌和信用,做大規模,但是勢必會犧牲一些條件。
唐學慶則表示,一些規模小、發展慢的小平臺考慮到生存問題,想抱上市公司的“大腿”。不過投資和并購應該是兩相情愿的事,上市公司從業務開展的實際出發,更傾向于牽手那些交易規模較大,運營良好的大中型平臺。上市公司與P2P的合作,最主要還是得看平臺對產品風險的控制,以及收購者上市公司對被收購者P2P平臺的風險控制。
?
?
?
相關鏈接:
股市震蕩帶火P2P網貸 投資者應多元化組合配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