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唱衰中國的聲音突然又大了起來。有人聲稱,大家都在聚焦希臘債務危機,而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疲軟態勢才可能將全球拖入衰退。不過,喧囂中,多國央行紛紛發表聲明:維持利率不變,顯示出對世界經濟的信心。
危言聳聽沒有市場
上周,包括英國、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國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本周,日本等國央行也將召開會議。分析普遍認為,多國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表明了對世界經濟前景的樂觀展望。
澳大利亞央行指出,全球經濟正在溫和擴張。韓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也表示,考慮到美國經濟復蘇趨勢又變得明顯,且歐元區也繼續好轉,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延續成長放緩的趨勢,委員會預估未來全球經濟仍將維持溫和復蘇。
毋庸置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動態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中國向新增長模式轉變面臨更大困難—最近金融市場的動蕩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有些人和機構的擔憂則有些夸大其詞的嫌疑。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投資管理負責人魯奇爾·夏爾馬指出,除了鞋子、玩具以及其他出口商品,中國可能很快會給全球提供一些新的東西,那就是經濟衰退。下一次全球經濟衰退將由中國引發。中國的經濟疲軟態勢將延續至下一年,這會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至2%以下,而這很可能是全球經濟衰退的開始。
拉動經濟不只靠美國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IMF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至3.3%,原因是美國經濟一季度表現不佳。不過,IMF預計,隨著美國和歐洲經濟復蘇加快,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升至3.8%。
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經濟動向依然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勢。如今,世界正焦急等待著美聯儲加息的信息。
上周五,美聯儲主席耶輪暗示,仍希望今年晚些時候加息。這意味著,耶倫已準備好向市場宣布危機的結束。本周一,《紐約時報》刊出題為《珍妮特·耶倫少有的樂觀》的文章,回應耶倫的演說。
不過,世界經濟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貢獻。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中國占去年全球經濟增長份額的38%,高于2010年的23%。同時,中國也是全球銅、鋁和棉花最大的進口國,以及巴西和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IMF雖指出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不過依然預測,中國2015年的增速可達6.8%。
而且,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整體崛起,尤其是經濟地位的迅速提升,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根據IMF的最新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的增長率為3.3%。其中,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為4.2%,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僅為2.1%。
風險仍不容忽視
隨著希臘與歐元區協議的達成,世界開始焦急等待美聯儲加息,盼望著危機結束的強勁信號。不過,各種風險依然不容忽視。
最近,波多黎各的困境讓世界警惕。7月初,波多黎各總督亞歷杭德羅·加西亞·帕迪利亞表示無法償還720億美元債務,并且承認陷入“借新債還舊債”困境。波多黎各政府甚至公布了一份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撰寫的經濟報告,宣布波多黎各進入財政危機。
分析指出,此事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全球經濟可能正在陷入動蕩,下一輪經濟風波將是主權債務風波。除了希臘、波多黎各等已經暴露的債務“明星”之外,拉美等地的情況也不樂觀。目前拉美經濟不僅增速緩慢,資本市場也出現動蕩。世界銀行的報告已經預測,拉美今年經濟將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差,未來情況也面臨進一步惡化可能。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各國的低利率也隱藏著風險。6月底,國際清算銀行的年度報告警告說,全球利率長時間維持在極低水平,是全球存在經濟隱憂的突出表現。報告指出全球出現包括經濟發展不平衡、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過高、生產力發展放緩、宏觀經濟政策運作空間過小等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問題。報告強調了各國改進貨幣和財政政策并加強相關國際協調合作的必要性。
?
?
?
相關鏈接: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基調保持穩健 調控追求精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