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安與妻子的墓碑。
楊啟安掩護同志隱藏起來的小房子。
海口網8月19日消息(記者 趙彥雙)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聲名顯赫的偉業,沒有一鳴驚人的事跡,抗日英烈楊啟安憑著對黨和人民的滿腔赤誠和熱情,對日本侵略者燒殺擄掠的痛恨,始終活躍在敵占區,發展黨員、組織群眾、壯大隊伍、聯絡抗日,為瓊崖抗日灑下了自己的鮮血。
小學時走上革命道路
楊啟安,原名楊來泰,瓊山縣演豐鎮塘內村人,1912年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六叔父楊龍光在大革命時期就是塘內村的活躍人物,積極參加和建立農民協會,舉辦平民夜校等活動,對楊啟安走上革命道路有深刻的影響。
據楊啟安的堂弟、已經72歲的楊來修介紹,楊啟安讀小學時,就接受了革命的薰陶,參加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經常為革命同志帶路、站崗放哨、傳遞文件、傳送情報、散發傳單等,之后去泰國追隨父親,接受教育,結識了不少進步人士。
楊啟安從泰國回來后,瓊崖革命再起高潮。1931年,楊啟安加入共產黨。“有一天,伯伯把馮白駒、劉秋菊帶回來,藏在小房子里。敵人搜查過后,他就跟著兩人出去干革命了。”楊啟安的侄子楊許彪說,“奶奶健在時經常跟他講伯伯楊啟安是怎么參加革命的,當時塘內村屬于敵占區,村里出去參加革命的人很多,至今村里還散落著不少烈士墓碑。”
爭取國民黨縣長抗日
1933年,楊啟安在家鄉開展黨組織恢復活動,將瑤城、塘內的黨員聯系起來,合并成立瑤城支部。1935年,楊啟安成為西南臨委書記,發動群眾、黨員先后在昌江建立感恩黨支部、英顯黨支部,成立中共感恩縣委,打開了西南地區革命新局面。
“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昌江縣國民黨特派員林超宇,感恩縣國民黨特派員史丹是當地進步人士,臨委決定充分利用林超宇、史丹關系,開展抗日宣傳。昌江相繼建立了“抗日后援會”、“民眾抗日同志會”等民眾團體,公開出售《共產黨宣言》、《大眾哲學》、《永生》和有關抗戰的報刊書籍,培訓了一批抗日骨干。同時,在國民黨中下層人士中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臨高縣委爭取了新上任的國民黨縣長吳宗泰,使全縣3個區,都由共產黨員擔任區長,32個鄉中有23個鄉長為共產黨員。儋縣國民黨縣長陳宗舜也被爭取過來,為西南地區開展全民抗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掩護戰友突圍犧牲
由于表現出色,1938年11月,楊啟安擔任中共瓊山縣委書記。楊啟安的堂侄、80歲的楊許允回憶時說,1939年日寇在瓊山縣天尾港登陸時,楊啟安組織突擊隊,破壞敵人交通通訊設備。
1941年初夏的一天早上,他和戰友兼妻子曾芹平到演豐墟時,遇到青抗會干部林紹美、婦救會干部李愛榮,幾個人便一起坐談。剎那間,日偽軍包圍了演豐鎮,楊啟安等人急忙避敵。當時楊啟安已渡過演豐河,但曾芹平、李愛榮、林紹美水性不好,千鈞一發之際,楊啟安重返河中營救同志,日偽軍集中火力猛烈掃射,楊啟安等四人不幸中彈犧牲。原瓊山市史志辦主任王萬江說,當年日軍殘忍地割下楊啟安的頭顱在三江墟上吊起來示威,幾百名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為楊啟安烈士收殮入葬。
青山埋忠骨,熱血鑄忠魂。演豐鎮塘內村,楊啟安與妻子曾芹平的烈士墓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靜靜佇立,與人民、大地永生。
?
?
相關鏈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海口群眾演唱會今舉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