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宏躍是廈門曾厝垵文創會會長。記者石中華 攝
文創會是曾厝垵文藝創作者的交流平臺。記者石中華 攝
紀宏躍所繪制的曾厝垵地圖。 記者鄧鈺 攝
海口網見習記者鄧鈺
在曾厝垵警務室的監控屏上,一張略顯“卡通”的手繪地圖十分引人注目。這張手繪地圖不僅呈現了該村“五街十八巷”的整體脈絡,還詳細地標注了村中畫室、攝影基地、手工作坊、音樂餐廳、風情酒吧、家庭旅館等200余家店鋪的分布情況。
警務室的值班民警曾敏玲介紹,這張地圖由曾厝垵的村民紀宏躍繪制。“在設計這套監控系統時,設計師認為這張手繪地圖很有本地特色,也更有人情味,便放棄了傳統的電腦地圖,采用了村民所畫的手繪地圖。”經過曾敏玲的引見,海口網記者采訪到了曾厝垵村民紀宏躍。
歸去來兮 家鄉將興胡不歸
紀宏躍回憶,在幾年前,曾厝垵和尋常漁村一樣,沿襲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種田討海。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守在這一隅之地,紛紛離開漁村,到廈門市或者更遠的地方奮斗。那時的曾厝垵雖然平和靜謐,卻始終缺乏幾分生機。
紀宏躍也是離鄉奮斗的青年中的一員。由于一直向往大城市,紀宏躍在大學畢業后就離開了曾厝垵。“我去了上海從事設計工作,一去幾年,只有長假會回家看看。”但大城市的匆忙和冷漠讓他時常懷念曾厝垵輕快的海風和古樸的村舍。
此時,他注意到曾厝垵正慢慢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客棧和商戶出現在村落中。“家鄉正在發展,我為何不回去嘗試做些什么呢?”抱著這個想法,紀宏躍回到了家鄉開啟了創業之途。
創業過程中,紀宏躍發現曾厝垵雖開始有了繁榮的跡象,但這種繁榮有些混亂。商業店鋪和游客的增長,已遠遠超過其自身的良性承載力。各種各樣的問題成為曾厝垵發展的羈絆。
察覺這些問題后,紀宏躍以建設者的姿態主動參與到曾厝垵的改造和治理中。熟悉村子里每條街道和巷弄,他為曾厝垵畫起地圖,提供給前來游玩的人,讓他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這個小漁村的美。為了更好地建設曾厝垵,紀宏躍在2013年1月,將曾厝垵地文創經營者、業主組織起來,牽頭成立了群眾自治性組織曾厝垵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簡稱曾厝垵文創會。
文創之會 文藝村落的共建之會
紀宏躍擔任了曾厝垵文創會會長。他介紹,文創會的成立是為了服務于曾厝垵的文創經營者,推動曾厝垵內文創產業升級、維護商戶合法權益、營造健康有序的經營環境。現在,文創會共擁有單位會員及個人會員156個,常務理事16人。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2月,文創會調解了65起糾紛;發動商家簽訂《曾厝垵文創村自治公約》、《曾厝垵文創村衛生公約》,成立商戶義務巡邏督導隊。在村落改造的過程中處處都有文創會參與的痕跡。“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部署及曾厝垵提升改造活動開啟時,文創會主動參與,面向全村做好意見征集工作。在濱海街道進行“五街十八巷”道路改造項目時,紀宏躍和文創會的成員不僅主動提供了大量的參考意見,還積極與商家溝通,讓他們理解并支持政府工作,同時為濱海街道承擔了大量的設計、制作任務。
在曾厝垵提起文創會,商家幾乎都會點頭稱道。一位賣廈門特產的店主告訴記者:“文創會已經成為商家們日常溝通交流的平臺。”文創會,已日益成為曾厝垵發展過程中,政府和村民之間,商家和游客之間的粘合劑。
紀宏躍認為,文創會和他個人都只是曾厝垵發展中的一個縮影。而在村落里的每一個商家,每一戶村民都是美好環境的締造者。他說:“只要曾厝垵需要,我們就會義不容辭地行動起來。”
(海口網10月11日)
為進一步學習文明創建經驗,打造海口“首善之城”,海口晚報、海口網向市民征集文明感悟,歡迎各位市民踴躍參與。
“文明觀摩行”互動方式
1.在新浪微博上@海口網直接留言,留言格式為:#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
2.關注“海口網”微信公眾號,直接回復:“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
3.下載海口網新聞客戶端《無線海口》APP,在《我報新聞》欄目直接發帖參與,并注明內容為“文明觀摩行”
?
?
?
?
相關鏈接:
文明觀摩行:廈門曾厝垵——城中村的文藝轉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