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朝天區羊木鎮蘭壩村農民蘭培明
澆地用上太陽能(我的“十二五”)
記者 張文采訪整理
老漢我今年72,種了一輩子地,還是舍不得撂鋤頭。
早些年,我們靠天吃飯,遇到旱天缺水,就只能干瞪眼。后來,從人力挑水,到水泵抽水,再到如今用上太陽能提灌,灌溉方法越來越高級。尤其是太陽能提灌——幾十塊板子曬著太陽,就能幫忙抽水?活到這把年紀,我總算是開了眼界。
往年遇到干旱,只能栽旱秧。旱秧產量少,每畝也就四五百斤。有勤快的莊稼人走5里多山路去河邊挑水,等幾畝地澆上一遍水,人的肩頭也被挑水擔子壓得烏青發腫了。
有村民想建蓄水池,但我們村窮,實在拿不出什么錢來。2012年底,區里和鄉鎮領導來村里考察,在村民大會上說,黨的十八大對水利建設非常重視,區里加大水利專項資金投入,鎮上各村都在規劃水渠,很快就撥款下來。村民們都拍掌叫好,中央的政策真是及時雨!
不久,錢就撥了下來,施工隊一進村,村里人紛紛投工投勞……大家都說,咱可不能光享現成的。不到小半年,水渠就建成了,嘩嘩的水流到田頭。
后來聽村里后生們說,水渠的水,是靠設在河邊的柴油發電機和離心泵抽上來的,我們村地勢高,花費可不小。村里的會計告訴我,水從水渠流進農田的過程中還會大量蒸發、滲漏,加上發電機和離心泵的損耗,一畝地的灌溉成本就要90元!雖然這錢是村集體出,但聽著也讓人心疼啊!
去年,有幾位技術人員模樣的年輕人來村里調研,住了一個多禮拜,天天在水渠邊忙活著……村支書告訴我們,區里正在開展“強村行動”,要繼續改善各村的基礎設施,通村的水渠肯定會再翻修改造。果然,不久新的項目又動工了:水渠被改造成防滲渠道,村里的渠網也修得更加密集了。村支書說,水渠一改造,灌溉的成本能省下一半。
今年初,區里派的技術人員又進了村,先是四處考察選址,然后又拉來好多藍色的板子在村口搭建起來。當時我們都圍著看,心想這是什么高級貨?技術人員告訴我們說這是要修太陽能提灌站,平時發電抽水蓄水,旱時就放水灌溉。
單靠曬太陽怎么發電呢?但提灌站修好后,30多塊藍色的板子在陽光下照著,抽水機就開始轟隆隆地抽水,大家頓時心服口服。村二、三組的500多畝農田全靠太陽能提灌站抽水,水稻畝產有1200多斤、灌溉成本只有10元。
?
?
相關連接:
發改委部署低碳減排 冬奧會或成新能源主題催化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