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韓非子·有度》
原文: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视星G莊、齊桓則荊、齊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則燕、魏可以強。今皆亡國者,其群臣官吏皆務所以亂,而不務所以治也。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釋義:韓非是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坝卸取?,就是有法度。韓非把“奉法”作為治亂興亡的關鍵,提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币馑际钦f,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也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令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令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
韓非認為,法度不論哪個國家都有,關鍵是掌握法度的人能否秉公執法。他以荊莊王(楚莊王)、齊桓公、燕襄王、魏安釐王為例,說明誰真正掌握住法度,誰就能強大。在這里,韓非把“依法治理”看得高于一切。的確,在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數百年的動蕩和混亂,不依靠法治,任何國家都無法存續下去。周朝傳下來的淳厚民風民俗,被膨脹的、畸形發展的私有制沖得一塌糊涂,失去行為規范的人們只顧眼前利益而不知路在何方。所以韓非認為,只有以法治國,用法度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典出:曹操《短歌行》
原文:山不厭高,水(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釋義: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另,“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