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臨走時,老人突然抱住何素紅親了一口
廣西南寧市武鳴真情養老中心院長何素紅:我們剛來的時候是四棟樓,90個床位。只住了16個五保老人。通過我們來了改善了,三個月的時間,現在逐漸的把這個設施完善。現在有了33個入住五保老人。
以前這個敬老院只有三名管理人員,現在增加到12名,其中有專業護理人員六名。
廣西南寧市新陽真情養老院院長黃華平:我們的配比是1:3.5。每一個護理人員,負責3.5個老人。
在這里記者看到,對于生病的五保老人,有護理人員專門給熬藥、送藥,對于行動不方便還有人送飯、洗衣服。黃華平還購進了專業的醫療設施,安裝了24小時的呼叫系統。黃華平告訴記者,養老產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如果不是因為是“公建民營”的模式,他可能不敢輕易涉足養老產業。
黃華平:按兩百個床位的計算,整個院的設施的建設,起碼要一千萬元。如果現在我們做公建民營了,只需要250萬元就可以打造一個比較好的養老院了。
根據他與政府簽訂的合同,他要接收至少50名五保老人,占床位數的三分之一。
甘丹妮:大概是20%到30%這樣的比例,就占總床位數。超過這些人數的這些人,由政府來負責補貼這個資金。
據黃華平運營半年的情況來測算,照顧一個五保老人要花費成本1200元左右,政府補貼400元,這就意味著每個五保老人他要倒貼800元錢。
黃華平:我們是保證50個老人,五保老人。然后超出的床位數,我們是向社會,去招募老人來護理。整個的比例大概是33%左右的五保老人。社會老人的話就是70%。社會招募老人的話,就是以后我們盈利的部分了。
目前,武鳴真情養老中心開始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未來將興建護理員等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實現醫養結合。
未來將興建護理員等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實現醫養結合。
半小時觀察:老有所依,隱憂重重
居家養老,養兒防老,是我們傳統的養老方式,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更是如此。但是現在,這樣的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我們社會的現實。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口的大量外出,村里的空巢老人是大幅增加。失去了年輕人的照顧,這些孤獨的老人,只能越來越多地走進敬老院。至少,那里還有其他老人可以做個伴兒。然而,鄉鎮村級的敬老院,人手不足,管理不善,經費緊缺的情況是大量存在,讓這樣的養老隱憂重重。
怎樣化解其中的難題,讓農村老人也能老有所養,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急需得到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雖然一些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仍然數量不足、運行模式不夠完善,但這些機構的良性運轉,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無論困難有多少,我們都希望積極地作為,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
?
相關鏈接:
老兵講述抗美援朝:用一桿步槍打下敵軍飛機(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