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大任務,也是“十三五”時期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因此,保民生、促民生是這個關鍵時期關鍵規劃的關鍵課題。習近平指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學習中國”小編在學習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關于民生的重要講話時,從中梳理出五個方面的重要法則,推測“十三五”藍圖中應該蘊涵著這些重要的民生法則。
圖為: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這是7月16日,習近平在延邊朝鮮族
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農戶家中同村民們親切交談。
一、 底線法則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十三五”規劃中,保民生、促民生的底線法則主要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平均底線,二是就業底線,三是減貧底線。
平均底線是指“十三五”期間的民生平均水平底線不能低于“十二五”期間的平均水平,必須有所提高,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2013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原則做好民生工作。十六個字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習近平推動民生建設的底線法則,為“十三五”期間的民生建設奠定了基調。“守住底線”,就是要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十六字的民生工作思路中,“守住底線”位列第一,既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底線思維”的重要思想和“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也抓住了這一時期民生工作的主要矛盾。習近平強調:“對各類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守住底線”,就是要把好就業底線,始終保持較高的社會就業率,安居樂業是小康社會的最基本要求。習近平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全社會都要把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堅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在目前我國資源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未來民生領域的政策是要把有限的資源用來解決群眾反應度強烈的、最能關乎百姓福祉的突出問題。
“守住底線”,還要守住減貧底線。“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地區不能少,56個民族一個不能少,13多億人也一個也不能少。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目前,全國還有7017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十二五”期間,我們盡了很大努力,才每年平均減貧1000萬人。因此,“十三五”期間,扶貧減貧將是最艱巨的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農村貧困地區的脫貧。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消除貧困,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到實處,扎實推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戰略。習近平指出:“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