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約6000字的全會公報中,盡管“協調”二字出現的頻率不是最高,但卻是補齊發展短板、平衡諸多元素,實現全面小康的重點所在,是非常關鍵的發展理念。
協調發展的理念,其首要意義在于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協調發展的前提,是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認識、分析和判斷一切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既要看到過去多年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更要充分認識當前面臨的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在“發展起來以后”的節點上,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而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彌補發展短板,拓寬發展空間,全力尋求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睆娬{協調發展,強調理念與舉措的一致性,重要之處在于統籌兼顧,在事關發展的諸多重大關系中,妥善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妥善處理好當前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問題與重要戰略機遇期之間的關系。五中全會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四個方面闡述了協調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全會還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這一系列方向、目標和任務明確而又具體,使協調發展的理念與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密切結合,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提供了攻堅突破口,描繪出“十三五”新的發展路線圖。
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為此,必須全面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尤其需要將改革意識與改革行動能力協調一致,有所想,有作為,勇于擔當,腳踏實地,理念與行動緊密結合,知行合一,才有可能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才會符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正是協調發展理念的深刻內涵。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推進協調發展,必將促進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在“十三五”規劃的實施中收獲豐碩成果。(國平)
?
?
相關鏈接:
中改院院長遲福林建言:構建海南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五年投資萬億元?中國通信業跨越式發展發展新思維引領決勝階段的五年規劃解讀五中全會:堅持協調發展 著力解決發展不均衡問題堅持創新發展 著力提高質量效益?